《初秋细雨,雾里人间》
作者:李云飞
诵读:馨儿
刚入秋就下起了雨,连着好几天,总是阴沉沉的,多少让人生出些淡淡的忧郁来。连阴雨所带来的忧郁,也只是给那些灵魂的流浪者的。我喜欢雨天,因为雨天那弥漫着水汽和充满泥土味道的空气,足以让一个流浪者几近干涸的生命得到滋养。
雨是纯粹的,是跃动的,是有灵性的。我也不止一次的写过雨,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曾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写不出两方相同的雨夜?是雨不同吗?是季节不同吗?是地点不同吗?我想都不是的,而之所以会没有两方相同的雨夜,是因为雨跟人一样,是有呼吸、有心跳、有感觉的,它是活生生的一个存在,甚至每一滴都不相同,就像每个人都不相同一样——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写不出两方相同的雨夜的原因。
我总说每一次与雨的邂逅都是要靠缘分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我是个相信缘分的,而这场连绵几日的初秋细雨,更是让我对此深信不疑。窗外时断时续的雨滴声,将本该完整的秋雨剪得支离破碎,凌乱中也将这场邂逅无限延长,使彼此有更多的时间去走近、接触、了解,于是又不得不为雨的灵性而折服。
原本喧闹的初秋时节,奇迹般的浸润在薄雾样的细雨里,一下子变得清幽了起来,本来秋虫的聒噪,也像有了旋律,顿时曼妙许多。白天我喜欢端着凳子,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檐下,听雨水在头顶的瓦槽里汇成水柱,由上而下,在眼前挂起一道水晶珠帘,顷刻间便有了诗意。透过水帘向远处望去:山朦胧了,树朦胧了,此刻的一切都是那么朦胧,看不真切,却听得清楚。
一个人老做一件事肯定是会腻的,我更是如此,因为我缺少耐性。屋檐下坐的久了,便也向往无遮无拦的天地,于是起身走入雨中。雨不大,不需要撑伞,无意间又多了几分自由。凭着感觉,一个人游荡在广阔的天地间,放眼看去,四周是成片成片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葡萄,是渭北高原邀驾宫村的名片,也是我记忆中对于故乡最深的眷恋。小村不大,但家家户户都种葡萄,于是有了数千亩的葡园。每到初秋,葡萄成熟,小村便萦绕葡萄浓浓的香甜之中。葡萄的采摘非常集中,从开剪到清园,大概持续半个多月。这半个月是乡亲们最忙碌的时候,但看到那绿叶深处一串串深紫色的葡萄带着露珠在朝阳里闪烁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一丝微笑,荡在嘴角,甜在心底。这就是我可爱的乡亲们,他们就像葡萄一样,黝黑的皮肤下,包裹的是一颗玲珑甜美的心。雨中的葡萄园,葡萄园中的小村,小村中的乡亲——这就是我的乡愁,我的乡恋,我的乡情!
我爱白天在雨中看雨,也爱夜晚于窗前听雨。尤其是在夜雨初停时候,屋檐下的滴水声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如果是大雨,你只能听见整齐的机械般的唰唰声,可是雨一旦停了,这檐下滴水声便慢慢有了层次,有了韵致。由刚开始的紧变得越来越松,越来越慢,好像是故意留下一个缓冲的过程,让人可以慢慢地去接受这场邂逅逐渐远去,不至于太突兀,也不至于太伤心。这雨,也真是善解人意,更是长情。
雨还在继续,人还在忧郁,雨的故事里,是人的无奈与回忆。有些人,把雨演绎成了故事;有些人,让故事化作了雨。而我,是存在雨里,也写在故事里。有故事的人是丰满的,写故事的人是长情的,读故事的人是无奈的……
初秋细雨,雾里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