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笔记6
巜从澜沧开始》
文/王雁冰
诵/馨儿
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将为你打开一道窗,这句话在糯福思教堂,应验了。
清晨,我们离开了沧源,这时我才真正,看见这片田野的美丽,在薄雾中金塔,村舍,薄雾中郁郁葱葱的树林,为什,人,总要在离开以后,才懂得欣赏和怀念呢?
汽车,沿着少有人迹的乡道,甚至一两个小时,见不到一个人,但有边检站,这种道路是境外毒贩,活动猖獗的地方,边境上,通常一个村子,一条河流,一条小路,就分为两个国家,缅甸的佤邦,果敢等地区,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都有信号,商店也多中文取名,云南方言和普通话,是他们的母语,因为他们原本都是中国人。但雨林深处,暗藏的危险,并不影响,路边的风光无限,我们的车,渐渐驶入,路况稍好的省道,此时已经中午两点了,没那么多讲究了,路边找了家餐馆,我上前点菜,才痛苦的发现,两个佤族小伙,连用汉语交都困难,我用不懂佤族方言,普通话加云南方言,比划了半天,他们才勉强搞明白,菜品难吃,唯有后院的江水和对面,山头上灿烂的咖啡树,成了热带风景,我们一行人,饭没吃饱,茶却喝够,从时间上考虑,临时改变了路线,不去西盟,先到澜沧县。
山路九曲十八弯,热浪又开始袭来,离澜沧开始越越近,全程只通过三个乡镇,可见人迹稀少。路边又经常看见,有人把车,停在树荫下纳凉,可见气温的态度。澜沧县,是拉牯族的曾经的领地,这个民族神秘到,没有详细的史料,据说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只有两千户,又曾是毒品重灾区,麻醉品颠覆了很多人的心灵,而文化语言慢慢走远,又失去一种根基。
澜沧县城不大,街上大部份是汉族,或许还有哈尼族和傣族,街道脏乱,也有洋气的楼房,但怎么看,都觉得像一件打了补丁的西装。通过导航,找了一家景东餐馆,味道很好,竹椅竹桌,摆在,铺满红色鞭炮屑的街边,原来过年也是会传染的,这难道不是一种,习俗侵略?
住进酒店,才发现被万能的,携程骗了,老板说得天花乱坠,与其说是酒店,不如说是旅社,房间里散发着一股怪味,床里的褥子有黑迹,床单,床套看着,也洗的不是太正经,可经历了一天的山路,做为行者,还是随遇而安吧。
晚饭时说好,第二天去西盟,参观龙摩爷,一片用于祭祀的原始森林,举手表决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一是脚伤难忍,二是,那挂满牛头的地方有点阴森吧(58年以前,是挂人头),特别我三哥,一脸大胡子,别让那个蒙在鼓里,不知道,中国已解放的,亡灵刀客给惦记上。
澜沧的宵夜摊子很热闹,入夜后,基本走上十步就是一家,喝醉酒的人,脚步踉踉跄跄,纹身的男女,光着膀子或是露着大腿,几张桌椅,便是一个做生意的门面,我才想起,我认识一个澜沧歌手,但当晚没联系,不然以他们的习惯,朋友来了,一顿大酒,不喝到天亮,那是没面子的事。
回酒店后,实在睡不着,总觉得床上有虱子,放个热水,花了四十分钟。
我大哥也不好睡,开始查资料,突然发现,澜沧七十一公里外,有一个教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不去那儿?
从来没说过那儿,好奇心又开始蠢蠢欲动,忘了脚痛。哥仨一商量,就去那儿。
糯福思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