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风雪路》之七 雄关漫道真如铁 王雁冰

《慢慢风雪路》之七 雄关漫道真如铁 王雁冰

2019-06-26    13'50''

主播: 馨儿🐴

262 3

介绍:
《漫漫风雪路》七 巜雄关漫道真如铁》 文/王雁冰 诵/馨儿 早晨的阳光,依然照常升起,梅里雪山,还是不露金身。我走到公路边,御下背包做着在上面,心里却依然还在犹豫,是前进?还是打道回府?心想,就拦一次车,搭不上,就回家。但奇迹往往是在你,没主义的时候出现。或许是我的祷告,感动了雪山,我全程搭车,出奇的顺利。 不一会儿,一辆银色夏利,出现在我面前,一竖大拇指,它开出几米,就停住了,这一路运气,就那么好,我还是老套路,说只到盐井,司机爽快的说:我到昌都审车,今晚住芒康,我搭你到芒康吧! 司机姓张,云南丽江永胜人,车牌为:藏BA一一X973。长年往返于西藏和云南,做装修生意,用他的话说,西藏的钱,好棦。旅途寂寞,慢慢就聊熟了,老张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开始满口开火车了,我开始说,我要到拉萨,他有点不相信,却开始怀疑我是去西藏收文物的,我抽着烟,故作开心的听他瞎吹,或许是看我没什么兴趣,老张来了更狠的:你知道吗?我在芒康见过《清明上河图》! 吓得我连忙说:这个,大概,也许,有可能吧! 车,已经进入西藏界了,澜沧江水汹涌,路上已经有大块的落石了,前方有两个稍大的乡镇,佛山和盐井,过了佛山,我已经感觉身体不适了,昨天没休息好,早晨起来又被寒风,折腾了一两个小时,几天的劳累又加上感冒,隐隐感觉,自已开始发烧,又可能心理作用,心率加快,这是谷底,不应该呀!但在高原上发烧,这可不是好兆头。老张也看出我不舒服了,先放平了座椅,让我躺会儿,又跟我号脉,他说他在永胜读过卫校,先问我,带药了吗?结果打开背包,却找不出一瓶有用的,他把车停在路边,去扯了几把说不出名字的草,叫我和水吞下。 我问:这是什么? 老张说:叫护心草! 管它是真是假,咽了两口,嗓子开始一阵刺痛。路过一个小村子,终于找到一家卫生所,我跑进去找了半天,一个不穿工作服的女医生,才打着呵欠出来,按老张的吩咐,买了一瓶阿莫西林,服药后,继续向盐井开拨。 其实当时,我已经想好了,在盐井测一下体温,如果发烧,就先住下。 盐井,是西藏地区,为数不多的产盐区,至今还有为数不多的井口,仍在使用,江盐颗粒大,晒盐也很辛苦,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盐是专卖的,性价比,堪比黄金,所以当地藏民,经常用盐,马匹,藏银,去汉人地区,交换茶叶,谷种,布匹,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 临近盐井镇还有七八公里,路边出现一大群黑色秃鹫,老张一脚刹车,停在路边,对我说:上面有天葬。顺着他的手指,确实有一大群人在离我们,不远的山坡,香火弥漫,他们念念有询,风中隐有股说不出的味道。 路边的秃鹫,是不会攻击人的,天葬也是藏族的一种,神秘的仪式,后来在贡布江卡,近距离看过,确实让人,毛骨悚然。 被这一惊,似乎身体的不适,有了好转,老张开车,带着我到处找卫生所,终于找到了,只有院子里,有两个织毛衣的汉族大嫂,压根就没医生,后来才知道,盐井,芒康这些地方,公务员,多半是十点上班,十一点,下班回家做饭,卫生所门到是开着,在大嫂指引老张,找到了体温表,老张帮我检查后,说:不烧呀?我算是缓解了一下,紧张的心情,老张又安慰我:芒康有医院,条件比这好点。但他却红拉山口的凶险,可能对他们来说,那压根就不算什么。 简单吃了午餐,开始翻越红拉山口,我当时用的是联通手机,除了县一级的城市,完全失效。红拉山海拨4520米,翻过去后,在芒康318和214国道,就合为一条线了,统称318国道,此时已经是寒风徐徐了,路上更是少有车辆,路上老张又搭了三个藏族,系红头巾的康巴人。汽车开始缓慢上山了,我开始和老张,还有说有笑,随着海拨增高,感觉气有点喘不过来,不停的问老张,还有多远?快了,他指着前面,一个遥远的山顶,我越来越迷糊,听身边的老张讲话,就像在很远的地方,伴随着心中的紧张,焦虑,恐惧,我不停的抽烟,转移注意力,但这种方式,又让氧气,更加稀薄,快到山顶的时候,一连几次,让老张停车,然后下车呕吐,最后吐的是苦胆汁了。后座上三个藏民,半生不熟的汉语,我听懂了:高山反应,这是高山反应。 老张也加快了车速,说:第一次上高原,大多数人都这样,下山就好了。 四千五百米,如果轻装行走,想当于平原上负重二十公斤。下山途中,的确缓解了,进藏,只要能扛住第一座高山,那么以后就不会出现,大的高反。 当山脚的澜沧江,消失在山的那一边,眼前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我庆幸自已,闯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