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新村》曹荣

《走进永新村》曹荣

2017-01-12    08'56''

主播: 荷致

332 16

介绍:
走进永兴村 文/曹荣 12月3日有缘和作协采风团一起走进冷水江市街道办事处永兴村,清新的乡村风光如细雨般滋润着我的心。走在村道上,感觉很亲切,就像回到了童年生活的锡矿山北区那条街长龙界。这里既有一层楼的老式民居,也有新砌筑的三四层装饰漂亮的洋楼,新与旧搭在一起,并不突兀,倒是好好地见证了逝去的老时光。一位撑拐杖的村民见我对老房子感兴趣,不顾行动不便,一步一拐把我领到一栋木板房前。他告诉我,这是村里最古老的建筑,已有三四百年时间。木板房古拙、朴素,伫立在一大片红砖洋楼中,似位宅心仁厚的耄耋老人慈祥地注视着枝繁叶茂的子孙后代。历经风雨洗礼的后代没有忘却,他们精心呵护着历史留下的厚重,在尘世里溢出悠悠的光芒。 我静静地立在房前,岁月的深邃与幽远无声无息地围了拢来,忙不迭掏出相机,把它们还有自己心中的膜拜统统装进去。耳畔传来老者轻轻哼唱的民谣:老鼠巷好地方,大湾里有绸庄,连溪桥豆腐香,树头铺开染房,略口府传大少爷杀牛羊,风桥上金姓奶奶煮薯糖。(注:树头铺,略口府,风桥上为永兴村老地名)歌声幽幽荡荡,很多消失了的场景穿越时空隧道鲜活在了眼前。 一路前行,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硬化到了每家每户门口,干净整洁。走在上面,远离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喧闹熙攘,只觉一片静谧安详。路旁,有两户人家正在翻捡屋顶的青瓦,身材健壮的男子站在梁上,不时直腰看天,心里肯定在和老天商量:千万别下雨哟;一个调皮男孩,踩着单车在自家宽阔的庭院里穿来梭去。因为拍照,我远远落后于采风大队,心里一点都不着急,不紧不慢地走着,轻轻地,生怕落脚太重会惊起树梢上的那群麻雀。心里充满愉悦,这样慢慢走下去,无论多远都不会累吧? 小村很安静,却不显冷清。虽已是十二月,每家庭前的小花池里依旧绽放着热烈的笑脸。走近一看,原来都是菊花。有玫瑰红,有灿烂黄,叶片大都快枯萎,花瓣却开得热热闹闹、挤挤挨挨,充满生机。屋檐墙跟下平添不少开心与温馨。 拐弯,偶遇一块空地,种满了白菜、萝卜,地头不少忙碌的身影躬腰施肥、松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助归”的意境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只剩下怀念。 一路没停,心中突发奇想:这样的村子,天晴时,可以抱出自家的被子在阳光任性晾晒;雨天,大可安心地缩在屋里看电视。无论怎样,心情一定美如四月天,无关晴雨。  从街口走出,前面半空若隐若现一角飞檐,看到采风大部队,原来已到村里的“风雨桥”,大家都充满了好奇,站在桥上,细细体味、见证桥承载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我上前,一字一句读了几遍 “青山曲水桥庙修复记”,它刻在一块石碑上,笔力遒劲,字迹清晰。桥庙有二百年历史!永兴村人没有忘记历史,也不曾忘记创造历史的人。今天的采风活动,新的村支两委请来了曾经为乡村忘我工作过的老支书李凤初。桥不是简单的风雨桥,踏进“庙”,神龛油灯一直亮着,从未熄灭。这不只关乎桥与庙、神灵与平安,而成了虔诚与信仰相互演绎的独特“桥庙文化”。为了这种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附近铁厂一条运输大管道,当初只得花了高额的代价,从”桥庙”顶上穿过。   走在永兴村大街小巷,同李凤初老支书交流,与李和平村主任谈它的过去和将来,同颇有诗人风度的李新豪谈村务,最大感悟就是:永兴村人不光不会忘记历史,还会高擎历史总结的经验大踏步前进,道路也将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