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001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分钟】001 “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016-07-11    03'06''

主播: 觅游考研

8174 502

介绍: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苏报”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苏报》到底是哪一派的报纸,血统纯正吗? “载湉小丑,不辨菽麦”是什么意思? 在上个世纪初的租界,一场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悄然上演。 【参考答案】 起因: 《苏报》1896年由胡璋创办于上海,1902年其所有者陈范革命倾向日趋明显,实质成为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家报纸。1903年《苏报》首列“本报大改革”,立场完全转向革命,章士钊担任主笔,《苏报》自此进入陈范、章士钊阶段,言辞日趋激烈,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连续发文大力宣扬民主革命,支持学生运动,并发表《革命军序》宣扬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这一系列的行为招致清政府记恨。 1903年6月29日,《苏报》在显著位置刊登章太炎的评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嘲骂光绪帝“载湉小丑,不辨菽麦”,并直接驳斥康有为的保皇理论,声称靠满洲来立宪是不可能的事。 经过 章太炎的激烈言论引发清廷震怒,也成为清政府镇压《苏报》的口实。6月30日,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邹容主动投案,陈范等人则引渡日本。章太炎、邹容二人以法庭为讲坛,控诉清政府压制言论的行径。 结果:后经多次开庭,1904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久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苏报”案的完整过程,“苏报”案也是清朝最后一桩文字狱案。 【思路解读】 表面上这道简答题问题问的是“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实质上包含了一个隐性问题,即《苏报》的名词解释,在答题时特别要说明它革命派的立场,这样一系列的表述才合情合理。 【概念辨析】 1.《苏报》一开始是一个日侨报纸,以胡璋日籍妻子的名义注册,并不是革命派立场,陈范1900接手《苏报》后,《苏报》变成一家保皇报纸,1902年立场才开始转向革命,1903年《苏报》则彻底转为革命派报纸。 2.“载湉小丑,不辨菽麦”,这八个字就是骂人的话,《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实际上节选自章太炎的文章《驳康有为革命论》,载湉是光绪帝的名(爱新觉罗·载湉),这八个字说光绪帝分不清大豆和麦子,只是一句直接骂人的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