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百年老字号,值得信赖。
当然,《大公报》并不安分,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的表现比较曲折
新传考研1分钟 004 《大公报》100多年的历程
厦门大学2013年学硕真题 论述:《大公报》100多年的历程
中国传媒大学2016年学硕真题:《大公报》的办报方针是什么,它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是否坚持了这一方针?
【参考答案】
大公报是戊戌政变后国内改良派知识分子在国内所办的著名报刊之一,1902 年创刊于天津,创办人为满洲爱国人士英华(英敛之)。
该报旨在冲破封建顽固派的禁锢,运用西方学术观点,对读者进行思想启蒙。《大公报》以“敢言”著称,敢于揭露封建顽固派的弊政,敢于顶撞权贵,赢得不少读者。
1916年安福系财阀王郅隆接办后,变成一张亲日报纸,为读者所唾弃。
1926年由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三人组成的“新记公司”接办了《大公报》,该报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办报方针,发展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大公报》前三任领导者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赴日交流,或有留日背景,但日军侵华后,《大公报》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抗日这边。
1931-1937年,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大公报》对日本的侵华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义愤。在此期间范长江发表西北通讯,引起较大震动。
抗日战争时期《大公报》坚定不移地进行抗日宣传,多地出版,命运曲折,特别是重庆版《大公报》遭受日军猛烈轰炸,损失严重。但战争后期的时候《大公报》表现出反共情绪,1941年5月,《大公报》配合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把正面战场的败退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发表《为晋南战事做一呼吁》,造谣污蔑八路军,为此《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的《致大公报书》,这就是二者之间的第一次论战。
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大公报充当国民党鼓吹内战、宣传独裁的舆论工具,并与《新华日报》进行了激烈的第二、三次论战。1945年11月20日,《大公报》发表《质中共》社评,利用“兵”这一问题公开指责共产党,面对这种无理指责,《新华日报》发表《与轮国是》展开回击,揭穿大公报“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
为保卫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此时《大公报》完全站在蒋介石那边,发表了歪曲事实、恶意诋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社论《可耻的长春之战》,新华日报予以反击,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一针见血地批驳了《大公报》的反共立场,揭露了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挑动内战的真面目。
解放战争后期,党人民的力量胜利在望时,《大公报》又鼓吹“第三条道路”。后其立场转向人民一边,解放后,《大公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现在《大公报》总部设在香港,是香港媒体中坚持爱国、进步立场的典型代表。
【考点解读】
《大公报》最容易被考察的“四不”办报方针,同时由于它历史很长,立场也发生过转变,因此《大公报》的发展历程需要分阶段进行完整的掌握,特别是《大公报》与《新华日报》的三次论战,尽量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熟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