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19】《谣言》:信谣与辟谣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19天,我们一起阅读《谣言》。
本期主题分享:信谣与辟谣
文摘:
1.有时身处均衡的信息中实际上会强化我们既有的认识。更麻烦的是, 研究发现,对错误观点的纠正反而会强化我们对错误观点的坚持。纠正的结果是: 适得其反。
将人们置于均衡的信息环境中会使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因而加强了死刑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极化效应。
2.如果虚假的谣言正在流传, 试图去纠正也许不会发挥作用。纠正行为不但有可能没有效果,甚至有可能带来伤害。一旦流瀑已经散播了错误信息, 或者群体极化效应已经使人们的错误观点生根发芽, 那些试图说出真相以便澄清谣言的人也许会白费心思。
3.偏颇吸收部分源于我们降低认知不和谐的欲望。我们捜索并相信我们乐于看到的信息,我们避免并排斥令我们心烦的信息。一些谣言很有趣,其他的虽然没那么有趣,但却令人兴奋。也许只是因为一点点兴奋与激动,人们就愿意相信这些谣言。即便谣言令人愤怒,人们也可能因为愤怒而相信它们。 当人们普遍愤怒时, 情况就变得比较轻松甚至好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普遍的愤怒一定有特定的背景和根据。另一些谣言是令人心烦的,甚至带有少许恐怖意味,人们倾向于认为这种谣言是虚假的。
4.对于理智者来说, 那些支持他们最初观点的材料不仅看起来更加可信,那些资料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细节,从而强化他们之前的想法。相比之下,那些和他们最初观点相左的材料则显得难以置信、不知所云、居心叵测,甚至有些疯狂。结果是这些理智者的最初观点被进一步强化。 借助均衡信息, 他们获得了对自己既有观点的新的支持, 而全然无视那些颠覆自己最初观点的材料。
5.对于大多数谣言来说,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强烈的既有观点,而且不会只信任一方而不信任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市场可能会运行良好,不同观点最终会造向真理。人们会听取不同意见并根据听到的意见决定自己的立场。相反,理智者和不理智者会有选择地相信一些人,而不相信另一 些人。 当他们读到有关正反两方面信息的资料时, 一点也不奇怪他们会接受支持他们自己观点的那部分材料, 而忽视反对自己观点的那部分材料。
6.我们通常都会把谣言分成忧患类谣言和心愿类谣言, 前者源自惧,后者出于希望。这两类谣言同那些接受并散播谣言的人们的既有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很多人都畏惧恐怖分子,当人们听到一则谣言说即将发生恐怖袭击,很多人都会相信。有些人希望投资能够有好的收益,他们就会倾向于相信有关这种说法的谣言。人们的恐惧和期望心理会使他们相信不同的谣言。要理解为何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观点,首先要知道,对一个群体来说是忧患类谣言的有可能对另一个群体来说是心愿类谣言 。
7.每一个异常恶心的主题都会提高谣言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概率。
补充理论点: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是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的两种做法。“一面提示”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两面提示”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有利材料的同时,也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作集中阐述,简洁易懂,但会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两面提示”给人一种“公平”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立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从而增加了理解难度,容易造成为对方作宣传的结果。
2.选择性记忆:人们往往只能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和会被遗忘。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是传播学中受众选择性理论中的一点,它是指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已被注意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
3.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音频案例分享:微博和朋友圈辟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