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24】《公众舆论》:认识外部世界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24天,我们一起阅读《公众舆论》。
本期主题分享:认识外部世界
文摘:
1.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宣传。 为了进行某种宣传,就必须在公众与事件之间设置某些屏障 。 在一个人创造出他认为明智而可取的虚拟环境之前,必须限制他接近真实环境 。 因为,人们在直接接近他们所看到的事物时可能会产生误解,同时,又没有一个人能够决定他们将如何误解,除非他能决定他们到哪里去看和去看什么 。
2.在另外的时间、为了另外的目的,某些人却在采用而其他人则在接受特定的保密标准。什么事情因为公布出来并不“符合公共利益”而需要加以隐瞒,其中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楚,这样瞒来瞒去,最后就会使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公共事务可言 。个人的保密事务的概念内容是有弹性的,因此,只有一个人的财产规模被认为是保密事务,所得税法订有严速的条款以尽可能维护它的保密性 。
3.无论保密的理由是言之凿凿还是牵强附会,屏障都是存在的。它们将会提醒你注意隔在事件和谈论事件的與论之间的那种距离,而提醒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虽然审查和保密在源头上截住了大量信息,但更大量的事实本来就不会传到整个公众那里,或者传得非常缓慢。因为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传播范围。
4.一个人的收入情况对于他同外部世界的接触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有钱,他就能够克服几乎所有的交流障碍,他可以旅行,购买书报,把世界上几乎任何已知的事实纳入他的视线 。 个人的收人和共同体的收人决定着交流的状况。但是人们的观念又决定着收入将如何支出,并转而影响他们的长期收人状况 。因此有些限制也是真实的,因为它们往往是自我强加和自我放纵的结果。
5.某些社交圈子被罗斯教授称作“惯例的亮点” 。正因为有了他们,上流社会才有可能被下层社会模仿,掌权者被从属者模仿,更成功者被不大成功者模仿,富人被穷入模仿,城市被乡村模仿。 而模仿是没有止境的。
6.对于一个完全缺乏经验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差别的,就像有人谈到某个哲学学派时说的,在那里,所有的事实全都如出一辙。属于这个世界的事实还没有和碰巧在意识流中混在一起的事实分离开。比如婴儿对世界的认知。
7.每个需要思考个人职责的人都知道,应当每天都给自己挤出一段安静地时间。但在我们以文明为名义制造出来的一片手忙脚乱中,全体公民大概是在一种无以复加的恶劣环境下履行着危险的政治职责的。对于这种真相的模糊认识,激励着人们争取更短的工作日,更长的休假期,要在工厂和办公室里得到轻松、空气、秩序、阳光和尊严。但是想要改善我们的思想质量,这才仅仅是最起码的开端。
8.因此,与我们的公众與论有关的环境是通过许多渠道折射出来的:通过源头上的检査与保密,通过另一端的物质与社会障碍,通过飘忽的注意力,通过贫乏的语言,通过换散的精神,通过无意识的情感丛,通过损耗、暴力和千篇一律。这是一些妨碍我们进入环境的限制因素,此外还有事实本身的朦胧与复杂,它们共同损害着感性认识的清晰度和公正性,用误人视听的虚构替代切实可行的理念,使我们无法对那些有意误人视听的人进行充分的核査。
主题分享:认识外部世界
外部世界需要我们自己去认识,且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者从 审查和保密、交往和机会、时间和注意力三大方面为读者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