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计划17:新闻客观性: 语境、进路与未来

论文计划17:新闻客观性: 语境、进路与未来

2017-07-20    04'46''

主播: 觅游考研

806 63

介绍:
一、新闻客观性是什么 第一,作为业务规范和叙事框架,即站在新闻文本生产实践的角度,将新闻客观性视为新闻报道和编辑的原则、方法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套具体的新闻写作样式。在这个语境下言说新闻客观性,其意涵往往随着媒体功能、政见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和形式条件: 中立、真实、准确、平衡、公正、全面以及事实与意见分开,等等。在写作上,强调纯新闻报道,事实与意见分开,禁止记者涉入事件或在论题上有立场,要求公平与公正地呈现各方意见。 第二,作为策略仪式。社会建构论者盖伊·塔奇曼( Gaye Tuchman) 从现象学的角度, 把客观性理解为媒体和记者生存战术里的一种“策略性仪式”( Strategic Ritual) ,认为记者崇尚价值中立、形式平衡的客观报道,其真实意图在于尽量回避对事实真相进行评估,以在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发稿; 尽量避免得罪权势阶层,以规避法庭纠纷等职业风险。同时,对于媒体组织来说,通过采用客观性这一通则,也可有效地确保新闻生产流程的高效,降低运作成本和控制难度。 第三,作为专业信念。在《传者图像》一书中,新闻学者黄旦很谨慎地把事实和客观性进行了区分,依据是否达到一种“自觉的职业道德精神”的层次,把一战以前以事实为标准的新闻写作规范归入朴素经验主义范畴,称为“新闻客观性的实验”,从而把新闻客观性真正确立的时间始点放到了20年代———虽然在这一年代,人们正逐渐失去对事实还原和记录世界能力的信任。在这一认识框架下,新闻客观性虽然在技术上永远没有办法达到,但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观”, 其“骨子里是一个职业团体对自己职业规范、职业理想的明 确申明和维护”,是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信念和道德准则”。 第四,作为话语体制。在这一理论语境下,以传播批判学派为代表的研究者把新闻客观性纳入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新闻客观性真实建构现实图景的观点遭到了瓦解和颠覆,新闻与权力、资本、利益团体以及民主政治之间的交错关系浮出了水表,并且备受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