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纪实文学《泊岗引河壮歌》之十
作者:武佩河
播讲:庆 丰
要赢得战役的胜利,必须要有精兵强将,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谁来执帅旗?在治淮委员会主任曾山的心里早有合适的人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战斗英雄彭光福。
彭光福早就是治淮大军中的一员大将,1951年6月,华东区军政委员会就建立“华东区治淮劳改总队指挥部”有关机构设置、干部配备、工程项目、物资保障、犯人调配等问题,同上海、安徽、江苏三省市和水利部治淮委员会商定,由华东公安部组织实施。那时彭光福就出任华东区治淮劳改总队指挥部司令员。
彭光福是个老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8年编入新四军。在战争年代,一向英勇果敢,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先后参加战斗百余次,多次负伤,多次受奖。特别是在著名的孟良崮战斗中,他带领全团指战员主攻吐丝口,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连续猛攻两昼夜,全歼吐丝口顽敌,为整个战斗大捷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电影《红日》中刘胜团长的原型。1951年由安徽省巢湖军分区副司令员位子上调到华东区治淮劳改总队调到华东区治淮劳改总队指挥部任司令员。
曾山让彭光福兼任泊岗引河指挥部总指挥。他以命令的口气告诉彭光福:泊岗引河是一个攻坚战,带好你的兵在规定时间内给我顺利拿下。
为配合彭光福的工作,治淮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特派时任滁县专暑专员陈仁刚为泊岗引河指挥部政委。
彭光福领了任务后,在苏、皖两省4地市9县的配合下招集劳工。从1952年10月初开始筹备,要求在12月底必须动工。时间十分紧,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里,需要组织劳工队伍,建立管理机构和组织后勤保障等;因施工需要损毁大批农田、房舍等,地方上还得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等等;时间只有两个多月。所以曾山主任对彭光福说;这是一场攻坚战。
很快,宿县、六安、定远、肥东,来安、天长、嘉山、盱眙、凤阳等9个县组织劳工13万多人,加上华东区治淮劳改总队的两个支队3万人,共计16万之众。泊岗引河指挥部将16万人分别组成宿县、六安、定(远)肥(东)、五联(凤阳、来安、天长、嘉山、盱眙)和劳改支队等5个指挥所。盱眙和嘉山成立了盱嘉治淮总队,嘉山县县长黄佑民任总队长,盱眙县县委副书记陈洪任政委,嘉山县副县长武明任政治部主任。盱嘉总队共有民工31272人,下辖4个大队,33个中队,1013个小队。在盱嘉治淮总队民工中,有党员532人,团员1248人,他们是这支治淮大军中的骨干力量,在施工中始终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