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想象的诗人柯勒律治及骚塞

驰骋想象的诗人柯勒律治及骚塞

2016-11-14    14'42''

主播: More to Learn-Johns Sir

95 10

介绍:
“湖畔派”另外两位诗人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也长住在西北部的湖区,在思想上同样经历了从政治狂势转向保守的过程。在诗歌成就上则各有特色。 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是3 位诗人中最有天才的。17 岁的柯勒律治写了颂诗《巴士底监狱的陷落》歌颂法国革命。到美洲新大陆建立理想国“平等邦“计划失败。 1796 年底,柯勒律治受友人之邀,移居西部湖区,与在1795 年结识的华兹华斯和多萝西密切交往。从1797——1798 年,他独立完成了最著名诗篇《忽必烈汗》、《老水手》和《克里斯特贝尔》的第一部分,与华兹华斯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翻译席勒的《华伦斯坦》,出版了文学批评著作《文学传记》、《关于莎士比亚讲演集》。晚年的柯勒律治思想日趋保守,转向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1824 年被选为皇家学会成员,10 年后逝世。 柯勒律治并非多产诗人,但他的诗作独树一帜,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奇葩。《老水手》(1798)发表于《抒情歌谣集》首篇,是柯勒律治最优秀的作品,已成为英诗选必选的杰作。 《克里斯特贝尔》是未完成的叙事诗。成功地创造出与“歌特式”小说相似的神秘恐怖气氛。 《忽必烈汗》是3 首诗中最短的。据他自述,一次他在读关于忽必烈汗建造宫殿的记述时感到不适,吞服鸦片后睡下,梦中得诗二三百行,醒后他立即记下,但被客人们打断,只记了54 行。 柯勒律治其他优秀诗篇还有《霜夜》《沮丧》。《致威廉·华兹华斯》和《菩提树我的监牢》分别写给他的朋友华兹华斯和兰姆《青年与老年》悲叹青春的消逝,暮年的来临。这些诗表现诗人晚年生活遭遇和抑郁寡欢心情。 柯勒律治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批评家。《文学传记》记述自己的文学生涯,更主要是发挥文学,哲学思想。柯勒律治同时还是浪漫主义“莎评”的开创者之一。 罗伯特·骚塞(1774—1843)在3 位“湖畔派”诗人中,诗才最为逊色。1793 年他进牛津大学,写作歌颂法国革命 的史诗《圣女贞德》。1803 年,他移居湖区,与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频繁交往,创作诗歌。1809 年起,他在保守派的《评论季刊》上发表了90 多篇政论。1813 年,他经诗人司各特等推荐,成为“桂冠诗人”,引起拜伦、雪莱等人的嘲讽。 长篇叙事诗是骚塞常用的诗体,主要有“《毁灭者萨拉巴》、《马道克》、《克哈玛的诅咒》、《罗特立克,最后的哥特人》等。 骚塞的短诗有一些佳作,《布伦宁战役》(1793)采用华兹华斯倡导的新诗体,以简单的对话谴责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我在死者中》描写出与书斋中古籍为友的文人情趣。《贝克莱的老妪》、《童尼卡》以民歌形式表现对中世纪的美好幻想。 骚塞的成就虽不如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但他的诗作也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