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怀想》
作者:柏荷
朗诵:柏荷
昨夜里得一梦,遥望着辛弃疾那高大孤独的雕像背影,心中一片怅然……
日间接到蒋主编约稿的电话,推辞不过便应下了,却又惴惴于自己是一个朗诵者并不擅长写字的。好在主编大人给我的印象面目和善,想来不会苛责,那我就任由心性自然流淌好了。
电脑里循环播放着的是在铅山的留影照片,一个个“任性的孩子”跃然屏幕!时间总是悄然流逝,转眼跟随作家铅山采风之行已过去月余,但留在心中的感念却未曾消减。 铅山,古朴清丽厚重宁静,宛若一幅暗香千年的美人图!看见她,你禁不住心生爱慕却又不忍惊扰;铅山,更像是一本浓缩的线装书,无数精彩的历史瞬间定格其中!走近她,你禁不住好奇却又不敢轻易打开……
流连在古镇的青石小巷,那娉婷走来的是谁?踏上鹅湖书院的状元桥,那抚今追昔的是谁?前行于黄岗山古茶道,那潇洒临风的是谁?流淌了千年的浣衣池边,那掬水嬉戏的又是谁?在码头长亭外,在灰瓦白墙下,在花格窗棂边,在青青藤萝旁……是谁、是谁?恍惚间已不辨今夕何夕!
来到铅山,方知河口乃万里茶道第一镇,昔日繁华的茶、纸贸易和信江水道奠定了其作为江西四大古镇的地位。说到茶,我并不是一个嗜茶之人,但我爱茶。自小在毛尖产地信阳长大,对茶也可以说情有独钟。那小小的叶儿在水的激发碰撞下慢慢舒展次第绽放,有的变作了一叶一芽挺拔的旗抢,有的幻化成一叶两芽可爱的雀舌,那灵动有趣的画面常看得人发呆。这次采风期间,我有幸在半山茶亭为同行的师友们泡茶,正山小种的独特香味氤氲在桐木关的山风之中,更是时常回甘在我的心海中。萍水相逢得厚爱,敬茶一杯表谢意。亲爱的师友们,铅山一别望各自珍重,相信后会有期!
铅山,最令我牵念的当然还是辛弃疾辛稼轩!因为这里是他的长眠之地。学生时代爱读宋词,觉得宋词就像是一朵情花,恰好拨动了少男少女那情丝初放的心弦。而稼轩词在宋词里独树一帜,“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伴着宝马雕车蛾儿雪柳黄金缕,豪放不羁交织着细腻温柔,硬汉的外壳包裹着的是诗意的情怀,那种情深愁重极具杀伤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刻骨铭心的一回首更是不知被多少人引用;然而渐至中年,静下心来再细品稼轩,却常常是泪湿满襟唏嘘不已,“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在胸却无处施展,空留《美芹十论》,反倒是稼轩词的慷慨悲凉成就了其作为一代词家的不朽地位。这或许也是一种“绝境升华”吧?!
拜谒稼轩墓那天,老天有感云层欲滴。我肃立在墓碑前静默,心中却难抑感慨!一个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生于离乱之世,矢志不渝只为收复失地,然而终其一生夙愿难酬!英雄无路,忧愤孤老,可以想见他归去时的心境是怎样的悲壮与苍凉!祭奠时没有鲜花也没有烈酒,唯有留下我的一瓣心香以慰藉词人!稼轩永存、精魂不灭!正如他哭祭朱熹老夫子的吊唁文中所言“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窗外月光如水,莫非是十五了?这轮明月自古走来,她定是照见过稼轩、也定是记得稼轩的!那么,能否恳请时空转换,让我们在月光里得以重逢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爱铅山!爱这里的前世与今生……
看!西风古道,茶烟升沉;不老青山,无修无证!
写于2015年儿童节月圆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