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思念
文/欧阳昌盛
有这样一句话,“记忆无花,却永远盛开;思念无用,却永远清晰”。这句话美则美矣,只是谁都知道,世上没有永远盛开的鲜花,人生没有永远清晰的往事,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我不禁回头过去,看见自己来时的路,竟然那么漫长。但我远远地看见一个瘦小单薄的孩子,背着破破烂烂的书包却快乐无比,可他走在读书的路上,转过一道山坡就消失不见了。我又看见一个天真顽皮的少年,躲在龙凤庵中学的地洞里,想体验一番先辈那血与火的经历,可他在里面点上的蜡烛,不一会就被涌进来的风给吹灭了。我还看见,在北国那个醉酒的战士,踏雪而歌,他有什么样的惆怅?太多的记忆还未及思索和整理,满眼的雪花就将这片黑土地轻轻给盖上了。如今,我清晰地看见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的想法,这里面有令人兴奋的,也有让人悲伤的,有骄傲的、成功的、美丽的,也有卑微的、失败的、丑陋的,但它们却都会失去,一眨眼就走到了尽头,走进了心里,成为记忆的碎片。
我不知道,记忆为何是碎片化的、断断续续的,而且也是没有结果的?思而不得,就不去想它,我不能整天躲在屋子里。于是走出门外,抬起头来,看一看明亮且美丽的世界。我忽然发现,记忆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草在火光中一岁一枯荣,这是大地的记忆;候鸟随风儿北飞南归,这是天空的记忆;游鱼沿暖流迁徙洄游,这是海洋的记忆;祖辈们在刀耕火种中发现了人间的“记忆”,自然界从此变得丰富而多情,花朵成了春天的记忆,雪花则化为冬天的符号;树的年轮一圈一圈精准而忠诚地记录着生命的轨迹,落叶也准确无误地展示秋天死亡的去向。原来自然界和人的记忆一样,它们年年都会怀着憧憬过来,又一次次失望离开。
我继续往前走,往前看。我看见那驯兽的场景,驯兽师正在用鞭子抽打这只猛兽,而它却不敢反抗,于兽的记忆中,一定是痛苦的吧;我看见鹦鹉学说话,人们总要割下它的一小片舌头,才能清楚的听到它的发音,鹦鹉的记忆也一定是痛苦的吧;我走到一片土地上,这里因被污染而寸草不生,土地的记忆必定是痛苦的吧;都说聪明的人不能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但历史上这样的事却不胜枚举,也包括我,那些后悔、遗憾和痛苦都写在脸上,或烙在心中,人生的记忆也必定是痛苦的吧。
难道这就是人们所期待的花朵吗?人的记忆又怎能没有快乐呢?当然是有的,这就不得不提及那最无用的思念了。牛有“反刍”,骆驼有一双高挺的驼峰,思念犹如它们,思念总是我们痛苦记忆里的一碗“隔夜饭”。当然,这份“隔夜饭”的发现者并非来自外太空,也非记忆的馈赠,而是仓颉,这个文字的创造者。
思念真是人类的独创啊。兽王老了,被逐出兽群,当它来到一处水岸,对着水里的倒影低声地嘶鸣;当它站在高山,朝着一轮圆月长久地吼叫,有谁说它不是在怀念过去、追忆往昔?但这不是思念,它只是一种动物情绪的自然流露。思念只有人类才有,而且人们总把思念寄托于有形的文字和无形的语言之上。没有文字的记忆谁也不能说这就是思念,只有语言的记忆随着时间流转也终究会遗忘,有语言又有文字作证的记忆才叫思念。
然则,思念若是记忆的“隔夜饭”,它就必定不是一顿完美的晚餐,那也不是快乐,又有什么意思?可恰恰相反,快乐正是由于我们的不满足,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满足的记忆永远都不会快乐,不满足的记忆才是人们追求快乐的源泉。谁见过皇帝的思念?它满足于天下都是我的,思念对他来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美人,但说不定美人的主子明天就换了呢。谁又见过守财奴的思念?它每天总在那里对着金钱数来数去,思念对他而言不名一文,他想的念的只是还握在別人手上那一个个铜板儿。
所以说隔夜饭还是饭,当人在饥饿的时候总比没有强。我们在回忆昨天的美好滋味时,反复咀嚼它才能体味到那微不足道却拥有强大力量,足以让我们活下去并对生活充满向往和希望的这粒种子,就是思念。因而,记忆越残缺,思念就越清晰;时间越破碎,思念也就越绵久,这就是记忆的本质,也是思念的真实。比如半月、落花、残雪,这么美的画面全都出自于那残缺的记忆、彷徨的思念。正因思念有瑕、记忆有缺,才被人们永恒地记得,并开成每个人心中最美而清晰的花朵。
这样的思念于我有没有?自然是有的。不管是真的、假的,不管是故乡、故人、故事,也不管站在时间的这头遥望山的那头,思念于每个人来说也都是有的。但这种思念总是姗姗来迟而又遥不可及,这样才显得记忆愈发美丽,让等它的人愈发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