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横眉冷对”,告诉你一个真实多面的鲁迅

除了“横眉冷对”,告诉你一个真实多面的鲁迅

2017-10-24    12'27''

主播: 大花轿张红伟

214 4

介绍:
1936年10月,鲁迅翻译契诃夫的《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印成。 这个月里,鲁迅先生的身体似乎比8月的时候要好些,他偶尔能够外出走走、看看电影。10月8日的时候,他还去参观的第2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17日他还外出拜访好友内山完造。 18日,天未明前,鲁迅突然发病,气喘不止,19日早上五点二十五分,鲁迅逝世。 在他走后,他的形象似乎被永远定格在一张抽着烟冷峻的面孔上。 鲁迅先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今已经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真实的答案。但是关于鲁迅的先生的事,这里有你必定知道的1件事和你可能不知道的7件事。 斗士鲁迅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个斗士。 斗士自然应该是永远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模样,用他那辛辣的笔调同黑暗对抗。 先生曾在《纪念刘和珍君》里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于是便有种错觉:总觉得鲁迅的形象不应该仅仅是坐在椅子上抽着烟写作,而更应该是小舟上,面对波涛汹涌的海浪和电闪雷鸣的风暴高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好玩”的鲁迅 陈丹青说,鲁迅最大的特点是“好玩”。 他常在北大的课堂上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让学生捧腹不止; 他送书给年轻的朋友作为结婚的贺礼。封面上,他题词:“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着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 他给自己的集子起的题目也都流露出游戏文字的态度:《而已集》、《三闲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等等。 在他死后多年,就连他曾经的“论敌”回忆起他来都说:“鲁迅可不像画上那样硬邦邦,老先生幽默的不得了。” 先生的八字胡下,常常会有翘起的嘴角。 ▲ 鲁迅唯一大笑的照片 沙飞摄 翻译家鲁迅 鲁迅先生26岁弃医从文,38岁时他的第一篇正式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之间12年期间,到之后的岁月,鲁迅先生其实一直都是个翻译家。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是23岁时翻译自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月界旅行》。此时,他尚未进入仙台医学院,而是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此后,鲁迅先生就此开启了他的翻译生涯。 鲁迅翻译、校对的小说 鲁迅先生翻译了大量日本和俄国的小说,比如法捷耶夫的《毁灭》、安特莱夫的《默》、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等等许多作品。鲁迅先生翻译的小说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他自己创作的小说数量。 不仅翻译小说,鲁迅先生还翻译其他类型的作品。比如他翻译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日本的自然科学著作《药用植物》。 另外,他还翻译了大量日本和苏联学者讨论关于艺术、和文学的著作。 用古文写作的鲁迅 最初写作、翻译的鲁迅所用的都是古文。比如在翻译《月界旅行》时,就把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按照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那样翻译。 他翻译的安特莱夫的《谩》如今对大多数没有古文基础的读者来说仿佛就是天书。 他早年写的介绍西方思想、历史的文章也都用古文,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这三篇文章后来收录进了鲁迅的杂文集《坟》,封面上的猫头鹰是鲁迅自己设计的。 喜爱国学的鲁迅 鲁迅其实是喜爱国学的。 他批评封建礼教,是因为礼教吃人;他批评国学,是因为当时爆发的“国学热”背后的动机不过是以国学为幌子赚钱。 在国学中,鲁迅最爱的是中国的古代小说。 鲁迅研究中国小说,他在北大任教时主讲的是《中国小说史》。而他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是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专著。胡适、蔡元培、郑振铎、钱玄同等人都对这部书赞叹不已。 注意鲁迅手中拿的是毛笔 鲁迅还曾编纂、校对过许多古籍珍本。比如他曾纂辑谢承《后汉书》、《会稽郡故书杂集》、《嵇康集》、《唐宋传奇集》等等。 谢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也是绍兴人。他著有143卷的《后汉书》,但是由于把东吴尊为正统,所以三分归晋后,他的《后汉书》遭到了打压、全书散佚。鲁迅于1912年8月开始辑录校对《后汉书》,整理成6卷。 而在编纂校对的古书中,《嵇康集》花费了鲁迅最多的功夫。 自1913年到1935年,23年的时间里,鲁迅校对《嵇康集》十余次,抄本三种,亲笔校勘本五种是鲁迅花费心里最多、时间最长的一项工作。 热爱艺术的鲁迅 鲁迅从小就颇有画画天赋。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们知道,他小时候就会在课桌下偷描《荡寇志》和《西游记》里的绣像,后来为了换钱就卖给小同乡了。 长大后,鲁迅对艺术的热爱有增无减。 鲁迅在北京教书期间大量搜购了中国古代佛道石刻造像拓本,数量超过千幅。鲁迅曾对好友许寿裳说过:“汉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为日本艺术家所采取。即使一鳞一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赞许,说日本的图案如何了不得、了不得,而不知其渊源固出于我国的汉画呢。” 鲁迅收藏的汉代武梁祠拓像 移居上海后,鲁迅开始大量购买西洋画册和日本浮世绘画册。在上海的十年里,他陆续买齐了《世界裸体美术全集》、《日本裸体美术全集》、《漫画大观》和《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在所有绘画种类里,鲁迅最偏爱的是木刻版画。小时候,阿长给他买的一册“有画的‘三哼经’(山海经)”是他童年的至宝。 在北京时,他和郑振铎反复甄选,重金刊印的《北平笺谱》则体现了他艺术趣味的另一面。笺纸是文人写诗写信的高级用纸。纸上有木板刻印的精美图案。笺纸制作费力费时,纸上图案静雅矫饰,格局婉约,是明末清末文人的心头好。 北平笺谱 移居上海后,鲁迅开始将精力投注在现代木刻版画上。他一方面资助年轻的左联木刻画家,一方面出版木刻画刊物《艺苑朝华》,将当时国外前卫美术讯息介绍给民国的艺术家。 莫斯科前卫画家的立体主义绘画,选自《艺苑朝华》 1998年,纽约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举办了欧美世界高端层面的第一次中国美术大展,其中1900到1980的专题展里,鲁迅设计的书籍装帧和左翼木刻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 鲁迅生前写的最后一篇随笔叫《死》,其中的最后一句是: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他们是谁?他们不仅仅是孔乙己、赵老太爷、阿Q,而是所有人。 阿Q在酒楼取笑小尼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时,周围起哄大笑的酒客;在祥林嫂发疯后,周围嘲笑、歧视她的人;迅哥搬家,想要捡便宜白拿家具的住斜对门的“豆腐西施”;在菜市口围观看杀头,在血泊中叫好的人群...... 他们发出的喧嚣,是中国千百年来麻木的声音。 这些声音第一次在鲁迅心里响起,是在鲁迅在仙台医学院上课时看到的那张幻灯片上。从此,鲁迅下定决心弃医从文。 明快的鲁迅 但鲁迅的内心到底还是明快的,胡兰成在他的《周作人与鲁迅》里说: 鲁迅也是喜爱希腊风的明快的。 因为希腊风的明快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生活气氛,也是五四时代的气氛,也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生活气氛。不过在时代的转变期,这种明快,不是表现于海水一般的平静,而是表现于风暴的力,风暴的愤怒与悲哀。这力,这愤怒与悲哀,正是一幅更明显的庄严的图画。 越是“好玩”的人,严肃起来后,就越让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