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中原客
终在光明中大声喊出自己
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余秀华
这是一个以穿越大半个中国寻找爱情而著名的女人
不会和读其他诗人的诗一样
读她的诗,你只会忘掉诗人,女人或者其他标签
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乡野、挣扎、不甘与命运
是一种并不好听但直入人心的腔调
是一个模糊的、变形的、急促的喊声
在卑微的胸腔,颤抖的笔尖流泻而出
余秀华内心的期待与媒体的不期而遇
让她内心的火苗在风中闪动,类似一种胆怯和闪躲
但她还是硬着头皮,因为她那抗争命运的灵魂
面对聚光灯
她并不怯懦,而是倔强的发表卓尔不凡的言论
也略带羞涩的念出她写下的诗作
她一出声,媒体便跪了
这是怎样的朗诵?
听过很多朗诵的你,一定不会喜欢这个朗诵
或者 一定会喜欢的惊叹为最好的版本
这种截然的差异 来自对朗诵概念的基本判定
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我对余秀华的进一步认识,便来自她的朗诵
在我看来,这是属于诗人的朗诵
她的情声来自她面前灵感孕育的孩子
她疼爱的看着每一个字迹
身体里涌动着字里行间的血泪和汗珠
喉头、齿缝、脑际,盘旋着来自天空、田野、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声音和情绪
她浓重的方音里,夹杂着新鲜的掉渣的泥土味儿
她断续的语流里,裹挟着生活的酸楚、喜悦和平淡
她声情的起伏间,是自然,是真诚,是坦然,是正视
是一切她面对这个孩子可能有的心情
这是原声态的诗人朗诵
不同于作为表演艺术的朗诵
她的每一个音符的发出都是源于她写作时的心灵颤动
她紧盯诗页的双眼、紧握诗集的双手、抖动的身躯
艰难发出词语的唇齿、喉头
极力挣脱口腔的气息和不听摆动的脖颈
都在证明
她的朗诵是发乎内心,流露真情
我想说
朗诵的本质不是艺术,而是真诚
无论是为战争,政治,还是和平
无论是专业、非专业;大师,亦或草根
朗诵的本质就是真诚!
告诉你,一棵稗子的提心吊胆的春天
如果来自诗人对自己作品的朗诵
都不是朗诵
那还有什么是朗诵?
朗诵不是拿腔作调
更不是脱离了诗稿内在真诚的声音
修饰需源于诗人文字间的情感
而不是转换后被夸张的艺术
余秀华的朗诵是生涩的
她否认自己的声音,但坚信自己的真诚
余秀华朗诵中的情感是隐晦的
正如诗中所说“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这对于其他的朗诵者来说,具有重要反思价值
我们到底该如何朗诵?
我们朗诵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这就是【原声态】本期推荐余秀华朗诵的
根本目的
中原客
2017.2.8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