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姐夫   作者   尚墨

忆姐夫 作者 尚墨

2017-06-28    23'42''

主播: 声音的梁

725 10

介绍:
散文丨尚墨 【忆姐夫】 当我执笔为姐夫写此文时,姐夫已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十年了。十年来,也曾陆续为姐夫写过一点诗词短章,可对姐夫的思念一直不能释怀,十年来每每念及姐夫,心中难抑悲切。姐夫走时只有五十八岁,外甥的事业正值上升期,美好的生活方才降临,姐夫,却遽然远赴天国了。生命之脆弱,岁月之沧桑,令我常常思虑万千。人生总有告别,我何尝不知呢。我便时常想,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成功,至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只想想一二吧。 姐夫是家里兄弟姊妹中的老大,是远近有名的大孝子。姐夫去世之前的几年,床前侍奉他病瘫的母亲,全遵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可就在他的母亲仅仅去世半年,姐夫也跟着去了。按我们故乡的传统观念说法,这是大孝子才出现的事情,令生者虽是悲伤不已,这是大孝之行,绕不过的。可姐夫是一个非常聪明智慧的人,虽然只读到了初中,然喜好读书,诸如巜三言两拍》、《封神演义》、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东周列国志》、《三国志》,连巜诗经》这样的好似纯诗意情怀的文字,姐夫都读。姐夫说,《诗经》中有古老岁月的烟尘,有农业社会的风土人情,质朴而情挚。至于《三国演义》之类的四大文学名著,姐夫都反复读过。姐夫说《三国演义》是小说,如果了解那段历史,要读晋朝人陈寿写的《三国志》。 大概那是1982年吧,军校放暑假,我回到了故乡,到了姐夫家,姐夫见到我,非常高兴,仍然不失他的调侃诙谐性格,"噢!年轻军官回家省亲了,还来看看你这老姐夫,今天我弄几个下酒菜,我们好好喝一杯"。我笑着对姐夫说,"你有所不知,现在我还在上学期间,不是军官,是军校学员,真正军官要等毕业了"。"也是,也是,不过在我们眼里你就是军官了"。看着姐夫和姐姐高兴的样子,我也便不再"计较"了。那一次我和姐夫两人对酌甚欢,姐夫关心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听说你学的专业是高级军事密秘,不能说是吧。"姐夫,你知道不能说,还问哩!"我故作夸张地说做了个不能问的手势。"好好,姐夫不问就是,咱喝酒"。我们两年不见了,我和姐夫都很兴奋,把两年来存着的话都说了。姐夫那天喝了不少酒,兴起纵论巜三国》人物,自然是对诸葛亮和"桃园三结义"之刘、关、张谈的尤多,当时的谈话几十年过去了,姐夫以一乡村青年农民能有如此见的,今天想来,我仍是钦佩的。他说,刘备少谋略,但礼贤下士,能团结人,是领导型人物,但缺乏领䄂气魄。诸葛亮,智谋超伦,亦为其忠君扶"阿斗"、淡泊明志之品行,既为之赞叹,又说因时代所囿,孔明也有"愚忠"一面,但对古人也不必求全责备。而张飞是勇猛过人,武艺并不是最好的,一般读者只看到了张飞的粗犷一面,其实张翼德是粗中有细,在憨态可掬之中,也有狡诈一面,但这个人物有大无畏的精神,敢于直面生死,是很可爱的形象。而关羽,罗贯中给予了中华民族诸多精神性格和道德内涵附在他身上,当然是一个"义"字,关羽之精神象征,时时处处讲"义"字,与人人讲"义"字。那曹操呢?曹孟德是三国人物中最有谋略的,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说他就是英雄,在那样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曹操乘势而上,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嘛。曹操不仅是军事家,也是文学家。说着说着姐夫有节奏地吟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孟德的《短歌行》姐夫能全诗吟诵。姐夫还时不时,之乎者也。又自谓道,一介乡野村夫乱道之,闲谈闲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嘛,来来,再喝一盅。姐姐在旁边揶揄姐夫,"你一个农民,尽说些不管肚子的事",姐夫哈哈一笑,"你姐没念过书,人活着不只是吃饭管肚子,脑子也要食哩","他舅,你要继续努力,你们尚家就看你的了!""我要向姐夫学习哩,农村生活这么累,你还保持看书的习惯,钦佩钦佩,来,姐夫,我敬你!"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姐夫当时聊天的神采,我以为,姐夫是一个那个时代有爱好,有情趣,有精神追求的最后的耕读者。象棋、五字棋,乒乓球、蓝球,都是玩得有声有色,我后来之所好,受姐夫染之启之。姐夫生得魁梧高大,黝黑而面善,说话透着机趣,语调缓慢而诙谐。给我的印象,智慧而仁厚,豁达而幽默,勤劳质朴之品性,耕读行世之情怀,与我感染颇多。现今我也经了些岁月了,然而,姐夫在我心中,仍是我少年时的良师益友啊。 我读高中的学校,离姐夫家很近,每到周末下学,大都去姐夫家。姐夫每每见到我,总是调侃我一番,"馋了吧,给你留着一只烧鸡来",我也故意逗姐夫,"是没卖不出去--吧!我帮你消灭。"姐夫哈哈一笑。"卖不出?!我的店不开门,他们都馋的不行"。姐夫头恼活络,和姐姐一起在附近的煤矿生活区开过一小饭店,姐夫颇有几手厨艺,做的肴肉、烧鸡,色香味俱佳,在方圆乡里蛮有些名气。煤矿工人从井下上来,纷纷从姐夫店里拎走一只烧鸡,从不讲价,不一会就卖完了。我曾问姐夫,你做的烧鸡为啥这么好吃,有什么秘诀吗?姐夫悠悠一笑,"啥秘诀,料要用好料,杀的鸡要趁鲜,不能过夜,煨上料,料要足,小生意,大道义,不能胡弄人"。姐夫的父亲去世的早,姐夫便不仅要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还要管好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对老人尽孝没得说,姐夫说,对老人要早晚请安,管好寝食。对弟妹的上学、工作、婚姻,也都是操心费力。作为一个大家子的大哥责任做出了好榜样,谦和、忍让、吃苦。以致我离乡工作多年了,每次回家探亲时,必定在姐夫家住上一段时间,喜欢与姐夫促膝长谈,时时至深夜。 1980年,我在高炮部队作侦科任测绘员,经常外出执行测量任务,需要一块手表,可当时每月只有六块半的津帖,怎么能买得起手表呢。便写信求救于姐夫,姐夫便把自己才戴了不长时间的半钢上海产的梅花牌手表,很快给我寄到了部队,我一直戴到了军校毕业。连姐姐都说,姐夫对我象亲兄弟。可不是么,我上中学阶段,每每去姐姐家,姐夫总给我些买书的钱,"喜欢的书就买,读好书,走出农门,才会有大出息"。我与姐夫是同一属相的,可能是同相感应吧,人与人之间的情深,未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是有缘份的,我与姐夫是投缘的,我们虽然不是亲兄弟,但姐夫如长兄一般,时时关心帮助我,我是敬重敬佩姐夫的。姐夫是家中排行老大的位置,孝心也拴住了他的手脚,姐夫本来是可以有所大作为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姐夫是有经商头脑的,后来也与人合作开办过砖厂、小煤矿等生意,可能上苍只能让他尽孝吧,为了他的父母,姐夫退出了与人合作的生意。他曾对我说,"他舅,一个人有钱多是好事,但老人家有病,需要咱做儿女的尽孝,其它的一切事都比不过尽一份儿女的孝心重要。" 姐姐嫁给姐夫时才十八岁,姐夫是非常怜爱姐姐的,姐夫和姐姐非常的恩爱。姑姑们说是姐夫年龄比姐姐大许多的缘故,但等我也懂得岁月后,并不这样认为。其实姐夫也只比姐姐大七岁,是缘于姐夫是一个在乡间少有的知书识礼,仁厚处世的人,姐夫更深晓中国农村普通百姓生活情理的人。清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上初中阶段,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姐夫就亲手推着独轮车,行十几公里坎坷路,给俺爹娘送来几车过冬取暖的煤炭,那每车一千多斤的负荷重量,车绊把两肩压得深深紫红,姐夫满脸如豆珠般的汗水和湿透的衣服,我至今不曾忘怀。晚年的母亲大多时候是住在姐夫家里的,姐夫对我母亲如对亲娘一般尽孝。常说好女婿半个儿,我倒以为姐夫对我母亲的孝心,如亲生儿子一样。我每次与姐夫通电话表达谢意时,姐夫总是憨憨一笑,"你在外就放心,尽孝是咱做儿女的的本份"。我调侃但确是真诚的说:"我们兄弟几个,还不如你这半个儿哩",姐夫总是说:"你和老四(我四弟)都是军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尽管放心吧,老太太身体很好"。姐夫的孝道,使母亲在姐姐家过得舒心愉快,母亲也把姐夫视为亲儿子一般,与姐夫已是母子般深厚情感了。有一次姐夫接母亲到自己家住上一段时间,母亲知道姐夫的母亲已病在床,便不想再给姐夫增加负担,姐夫硬是把母亲背上车接到自己家里。可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姐夫却比母亲还先去了天国。姐夫的离世,是非常突然的。在一个夏天的大清早突发脑梗而走了,娘知道后,不顾家人劝阻,居然一个人赶十几里路去为姐夫送行,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丈母娘送女婿,也堪为人间悲事了。 姐夫,你是为孝道而生的,依你的好学才智,仁厚处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人世间的事,一个人来到世上,不是以拥有多少财富,或者获得多么高的官位而定价值的。细细想来,姐夫,你的一生又是值得的,是尽到了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的活法,是真正男儿,责任担当,厚道处世,孝心懿德。年轻时为了兄弟姊妹而放弃招工机会,甘心于农村陪伴父母,你说,我是大哥呀!中年了,为了尽孝道而放弃追逐财富,你又说,谁让我是老大啊!姐夫,还未踏至花甲门槛,却突然远行了。姐夫,我是不信什么命运的,可这就是上苍对你的命运安排吗?这就人的命运吗?我要郑重写下你的名字,吴茂臣,我的姐夫。怀念故去的亲人,是温暖而又痛心的,姐夫,写下这些零碎的文字,祷告你在天国安祥吧! 2017.6.22于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