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洲上》石立新

《草洲上》石立新

2022-08-15    03'42''

主播: 大极手🍒

280 2

介绍:
草洲上 石立新 图片 东方白鹳向下俯冲时, 它修长的黑喙,有难以临摹之美。 有时候,鹤鸣好像只挪动了一小步, 绝大多数时候,鹤鸣的穿透力像雷声一样坚决。 有太多太多的暮色,在这里完成告别, 湖边,黄昏仍然是一张美好的脸庞, 哪怕所剩无几。风不大, 芦秆惯性地把自己的沉默,一根根地传递给空旷。 图片 这首诗有中国古典山水诗之韵味,也有梭罗《瓦尔登湖》之意境,当然,后者较弱。像大多数中国古诗那样,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退隐到诗的背后,诗中不见人,让抒情客体即自然的物、象、景、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质言之,这类诗只要“呈现”,不想“表现”,诗人成为客观世界的观察者、见证者和记录者。 这首诗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自上而下、自近而远地呈现了草洲上的世界:天空中长着修长黑喙的东方白鹳向下俯冲时的那种难以临摹的美,草洲上雷声一样坚决、穿透力极强的鹤鸣以及偶然缓慢移动且难以看见的草鹤,最后,由天上的鹳和地上的鹤,放眼整个草洲与湖畔的黄昏,这么美丽的鹳、鹤、芦苇即将淹没于苍茫暮色,其恋恋不舍之情,使得芦秆也只能保持沉默(让人想起徐志摩的诗“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并把自己久已习惯的沉默传递给空旷的时空。 隐而不显的抒情线索,加上细节和场景的捕捉与呈现,使得这首诗较好地完成了它的行旅,达到较为理想的“无我之境”。如果多一些梭罗式的哲思,少一点陶潜式的趣味,诗的境界会更为开阔和深刻。 特邀点评:杨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