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已经不怎么发朋友圈了。
偶尔帮朋友转发一两个链接,发一两条段子,博人一笑。可是却依旧坚持原则,对自己的一些重要决策和隐秘心情,或是绝口不提,或是只对指定人可见。
我已经不想付出任何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如何于朋友圈里打造出一个熠熠发光的自己上;不想再被朋友圈的“赞”和“评论”牵动精力,也不想再在“如何回复”的问题上纠结万分。
而事实上,我生活得依然很好,甚至更精彩——因为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每时每刻,我都在为自己活着。
有一次和闺蜜聊起来,闺蜜笑着说我:“你做事不要太极端,朋友圈里也有多少发一些吧,这样那些想要了解你的人,才有渠道可以去了解你啊。”
我承认,闺蜜说得在理。
可是我也知道,比起让一群于我是点头之交的朋友知道我生活得如何,我更想将我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分享给对我来说,极其重要、极其亲密的家人和朋友。
毕竟真正紧密的关系,不是依靠几个点赞和寥寥评论就能长久维系,也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发一条状态小心翼翼又一本正经地加以报备,往往是下意识地直接一条信息发了过去,或是吐槽,或是解惑,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接下去,无需任何多么做作地言辞,一切自然又随和,亲切又妥帖。
朋友圈,它真得是一个“圈”,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帮我们筛选出了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
我一直相信,当一个人,不再频繁地在虚拟平台上发关于自己生活的种种状态,那就意味着,ta可能已经不必再向虚拟社交寻求安全感了。
ta本身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活出骄傲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