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四)
公元379年,南北方两大阵营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碰撞,这就是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为了筹备这次迟早要来的生死之战,东晋大名人谢安让侄子谢玄从北方南渡过来的人中招募勇士,组建了著名的“北府军”。这支军队着黑衣,总部设在南京秦淮河畔谢家宅邸(dǐ),这就是“乌衣巷”之名的由来。淝水之战中,谢玄担任东晋军队的前锋总指挥,以八万精兵打败了前秦85万军队,保证了东晋、南朝的延续,同时也稳固了谢家的门阀地位。此后,谢家名人辈出,名僧皎然就是其中一位。
我们知道,我国是茶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度,让诗文与山林接头,助推诗和茶融为一体的功臣当属山水诗派,这个派别的开创者除了前文提到的“竟陵八友”老三谢朓(tiào)之外,还包括他的同宗前辈谢灵运。皎然是谢灵运的十世孙,他跟茶圣陆羽是好朋友,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皎然将茶、诗、禅、道打造在了一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诗为证:
《饮茶歌送郑容》(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chēng),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chuò)又生。
常说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皎然是在浙江湖州与陆羽相识并以茶结缘的。公元 756年,24岁的陆羽开始到各大茶区考察,学习茶农的经验和方法。安史之乱爆发后,陆羽背井离乡,跟着难民队伍跑去了长江中下游一带,仍然不忘初心、四处游逛,搜集各种茶的资料。公元 760年的一天,陆羽这位飘逸的无名英雄来到了皎然担任住持的寺里,此时的皎然已经功成名就,被世人称为诗僧、茶僧。看到陆羽全心全意找茶、品水,皎然便让他在寺庙里住了下来,为这位后生晚辈指点“茶叶江山”。此后,陆羽一面交游,结识各种各样的名人,一面对以往收集到的茶叶历史和资料进行汇集和研究,开始下笔著述《茶经》。
陆羽那时相貌依然奇丑无比,而且性格怪癖,有人就送了他一个外号:今之接舆。你也叫、他也叫,慢慢的,陆羽也承认了这个外号,甚至还写进了他的自传里。
“接舆”其实也是一个外号,所有者叫陆通。这是春秋时期的一楚国农民,除了种地,闲着的时候还会去城里做司机,给人赶车,于是人们便送了“接舆”这个名号给他。一天,陆通在去给人接车的路上遇到了孔子,于是便疯疯癫癫跑过去唱了一首歌 ——《凤歌》,这首歌的前几句歌词是这样的:
凤凰啊凤凰,世间的道德如此衰败,你来又有什么办法呢?未来的盛世没有什么好期待的,过去先圣的治世也不可能去追回来啊!
很显然,这是在嘲讽孔子!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快就在楚国传开了,楚王知道之后,心想,一个老农民居然敢嘲笑孔子,定非等闲之辈,于是,他派人去找陆通,要他出来做官,结果至始至终陆通都一脸傻笑,一句话都没有说!从那以后,陆通就有了“楚狂”的称谓。陆羽能跟陆通媲(pì)美,其怪诞程度可见一斑。
皎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学道、后来参禅,对写诗、养生都很有研究,不仅有大量知名诗友、茶友,还有很多仰慕者,甚至一位当时的知名女道士也给皎然寄来了情诗,而皎然不为所动,回复说: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然自视极高,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但独独对丑怪交加的陆羽很够意思,先接济陆羽吃住,在他搬出去后还常去探看,甚至还为陆羽写诗:
《九日与陆处士羽》(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如果说陆羽的茶只是一种物质的话,那皎然的茶则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作为一名出家人,皎然很讲究心性修养,所以很重视以茶养心,高兴的时候,就会把这种体会写进诗里,这就是他著名的茶诗,也叫茶歌。皎然的茶歌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下面这首:
《饮茶歌诮(qiào)崔石使君》(皎然)
越人遗我剡(shàn)溪茗,采得金芽爨(cuàn)金鼎。
素瓷雪色缥(piǎo)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
愁看毕卓甕(wèng)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在皎然看来,茶不但能让心情开朗,让天地之间一片光明,甚至三碗就可以得道升仙:
《三碗茶》(皎然)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你看,禅茶一味在、就这样在皎然的茶歌里得到了验证。如果说支遁、开了以茶佐禅的风气之先的话,那么皎然则更进一步,开了佛门“以茶悟禅”的先河,至此,“禅茶一味”全面风行中国!
几十年后,大诗人卢仝(同tóng)又将皎然的三碗茶增加到了七碗,由此站上了茶诗的巅峰: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从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