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内修真诀(十论)》(9/10)
九、论忘枢翼
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有贪著,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不能。
若有心倾至道,信心坚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终如始,乃得真道。其戒三者:一曰简缘;二曰除欲;三曰静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可不信哉!
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或暂停而旋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调熟。莫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己,则于行住坐卧之时,涉事喧闹之所,皆须作意安之。
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为一。如束心太急,则又成疾气,发狂痴,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中,常自调适。制而无著,放而不逸。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真定也。
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处喧无动,故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以有事为应迹。若水与镜,遇物见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发慧迟速,则不有人。勿于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则伤性,伤性则无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
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则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惟今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孽日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回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时七候。
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遇事仍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
心至此地,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
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若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灵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成道,实所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