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02)《象》

【学习笔记】(102)《象》

2020-10-11    03'31''

主播: 冯河

133 2

介绍:
【学习笔记】(102) 《象》 可见而不具有形体的物象或图形。“象”大致包含四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道”的某种显现形态。老子将“道”描述为“无物之象”,也称为“大象”。其二,指事物的某种显现形态。“象”的具体化或固定化程度要低于有形之物。常指“天象”,即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雷云雨的施降。“天象”与“地形”相对。其三,指人的气象,即人的精神、意志在言行、姿态上的显现。其四,指象征或模拟天地万物的图形。古人创造了多种“象”的系统,并通过对“象”的观察与解释,来阐发自然与社会的运行变化及其法则。其中《周易》的卦象系统影响最为广远。 引例: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老子 • 十四章》) 道在上而不明晰,在下也不晦暗。绵绵不绝而不能名状,返回到无物的状态。这可称作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成物体的形象,称为“恍惚”。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周易 • 系辞上》) 在天空显现为象,在大地显现为形,在天地的形象之中显现出了事物的变化。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周易 • 系辞上》) 圣人用《周易》卦爻(yáo)来察见天下万物的奥妙,从而模拟万物的形态,象征事物之所宜,所以称之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