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古城秘史之一】(2)
《金国皇帝完颜珣与金州的渊源》(下)
作者:王国栋
(上回说到金宣宗完颜珣把化成县升格为州,并以金的国名命名,金州出世了!)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金州城里城外,近年来发现的窖(jiào)藏货币,属金代的最多。这说明金代时朝廷真没少给钱拨款,只不过蒙古大军来得太快,当地官员来不及带走只好藏在地下了,可惜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
当年金国化成县县令是谁?不知道。但他也是一个倒霉蛋,虽然被提为金州知府了,还是挡不住蒙古铁骑。
采用以当朝国号命名地方行政区的措施,在历史上十分罕见。完颜珣此举,首先是向辽东及东北各地忠于金廷的势力表示,我大金政权依然存在,这里还是金国地盘,以起安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其次就是金属崇拜情结。就是宣布这座城池固若金汤,要以“金城”来抵御蒙古铁骑。
完颜珣的想法也许很天真,但这就是金州名字的真正由来。
过去有一些书刊如《金县地名志》中关于金州之得名有一些解释:一说因为金州产金,故以金为名;一说金州东边有肖金山,故以山得名。其实产金是600年后的事情,而肖金山海拔仅158米,名不见经传,况且当年叫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以这两个说法极不靠谱。
回首这块热土从“金州”开始的绵长历史建制沿革,我们今天还是应该再一次感谢那支彪悍的、英雄的北方民族女真,虽然它曾经把我们汉人的中原王朝南宋、北宋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却为辽南这块土地留下了一个响亮而又闪亮的名字。
而且,它的后裔又为金州古城贡献了一个英雄 —— 关向应,还有一位开国中将万毅。
还应该感谢金宣宗完颜珣。
《金史》这样评价金国的第八位皇帝完颜珣:
宣宗当金源末运,虽乏拨乱反正之材,而有励精图治之志。
就是说,历史上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好皇帝,但是他真为金州人办了一件好事。
在化成县升为金州两年之后,朝廷又将金州升为防御州,级别上又提了半格。根据金国体制,沿边州才设防御州,置防御使。
还有一个相关的事件是,金正大三年(1226),完颜珣的儿子金哀宗完颜守绪又在西北设置了另一个“金州”,这基本是“照葫芦画瓢”了。
据《元史》载称:“金州,本兰州龛(kān)谷寨,金升寨为县,以龛谷为金州治所。”这说明,金朝(cháo)在其灭亡前夕,在东北和西北边境,都先后设置了金州,其政治含义也完全相同。然而,西北的金州与辽东的金州命运又极为相似,在其设置五年以后就被元军攻占了。作为金朝在中国西北存在标志的那个“金州”,也不复存在了。
辽东的金州也没守住,但是金州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于是有了后来的元代金复州万户府,明代的金州卫,清代的金州副都统衙门,一直到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改金州厅为金县,1987年撤销金县设立金州区,2014年***批复创立金普新区……
其实金普新区就是当年大金州区域的一部分,如果称之为“金州新区”也许更符合历史事实。当然,我就是说说而已。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金州在800年的岁月里,也有过不含“金”的名字。
明代据说曾叫过榆林县;清初又叫过宁海县。
到了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清廷又升宁海县为金州厅,设海防同知衙门。
“金州厅”是什么概念呢?
清代在府下设厅,与州、县同为地方基层行政机构。但设厅,说明有一些特殊,因为清代的厅城,普遍具有“难治”与“过渡”两大特征,又分为边疆类、经济类和内地战略要地类三大类型。金州厅属于边疆类,因此属于疆土开拓、改土归流及开放海禁的一种延续。
1913年的中华民国政府,改清王朝的金州厅为金县,归属奉天省。但由于遭日本侵占,金县的建制虚有其壳,一直被日本关东州的金州民政署所代替。金州民政署的那个衙门就在金州火车站广场北,为2层砖木结构楼房,是和风欧式建筑风格。一直到1945年12月才真正成立了金县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后,“金州”这个名字再次回归,已经是1987年。金县虽然也带“金”字,但少了一个“州”,分量上就不一样了,“州”才是关键词。
之所以改回叫金州,与1984年成立的大连开发区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世纪80年代初,在筹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时,为了实现大连市城市重心北移,市委就开始酝酿(yùn niàng)把金县县建制变为市辖区的事宜。但当时金县老书记王学善等人有异议,认为金县如果撤县,应该成立一个“金州市”,像北部的瓦房店市一样。
老县委书记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市委的考虑是更深远的,把金州放进大连市区里来考虑,实际上是从一个“新大连”的角度去考虑的。
这样的情况在大连历史上也不乏先例。历史上先有旅顺,后有大连,还曾经有过旅大市,但旅顺后来演变成大连的一个区,金县也是如此。
就这样,1987年4月,经***批准,金县正式撤县变为大连市金州区。
(不管怎么说,)金光闪闪的“金州”两个字,(亮闪闪地回来了。)
近年来,中国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风格雷同的形势。如何能找出区别于别的城市的特点呢?许多城市开始在历史文化上下功夫,如,有的城市把名字改回了历史上的称呼。
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
临沂苍山县更名为兰陵;
蒲圻(qí)市更名为赤壁;
锦西更名为葫芦岛;
铁法市更名为调兵山……
把名字改回历史上的名称,无非是想告诉别人,我们祖上也曾经阔过、曾经辉煌过,以此来振奋人心,激扬士气。在这一点上,金州古城似乎就有一些保守或者腼腆(miǎn tiǎn)了,也就是说,它张扬的还不够,嘚瑟的还不够。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你不善于作秀、不善于宣传和张扬,你就会默默无闻,会被淹没在平庸之中。
人如此,城亦如此。
那么金州古城有没有这样的资本呢?
回答是肯定的。
不用说我们周边的什么店什么河了,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我们就是用目光仔细地搜索中国地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也会发现以“金”字打头的城市可谓凤毛麟角,十分难得。
“金”字打头的极少,但冠以“州”的城市就多了。
中国最大的州应该是贵州 —— 变成了一个省;发展最好的是广州,还有苏州、杭州、福州、扬州等等。除了这些少数的佼(jiǎo)佼者,其实很多古代的“州”现在绝大部分是处于一种颓唐没落状态,当年相当于地市一级的州府,现在能保得住县区一级的地位就不错了。例如复州,乡镇级,这让复州人一说起历史就捶胸顿足,眼泪哗哗的。
实际上,中国的很多城市也是如此。当年做过王朝首府的洛阳、开封、西安、安阳、大同等,可能现在连二线城市都挤不进去。这就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
再如辽宁,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前期,中心城市都是辽阳(襄平),从大汉的辽东郡一直到明代的辽东都司。实际上辽阳那时不仅仅是辽宁,而且还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但是到了近代和现代,它十分无奈地把中心地位让给了沈阳,十分无奈地被边缘化了。
所以,金州虽然曾经是“州”,后来也无奈地把辽南中心地位让给了那个从青泥洼桥起步的、在日俄两个殖民者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新城大连。仅仅百年的大连像一个暴发户,一转身就不认识母城了。
对历史的尊重即是对自己的尊重,一个没有脐带,淡漠历史的城市,永远是苍白而无力的城市。
金州母城的故事,老王需要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