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秘史之八】(9)
《南金书院1905,岩间德也与女诗人和他的学生们》
作者:王国栋
1904年冬天,日俄在旅顺苦战的时候,日本著名女诗人与谢野晶子发表了一首新诗《弟弟,你不能死去》:
弟弟,你不要死!
天皇自己不出征,
却叫别人的孩子去流血,
去为野蛮杀人而送命,
还要说这种死光荣!
人都说天皇慈悲为怀,
可这件事又怎能叫人想得开通?
……,……
此诗一发表,与谢野晶子即被众人骂为“日奸”;日本著名女作家大町(tīng)桂月骂她是“乱臣贼子”,与谢野晶子毫不示弱,和大町桂月开始论战。
一时成为日本文坛的一个热点。
有趣的是,1908年春天与谢野晶子来到金州,她参观了南山战地和古城东门外的南金书院,在这里女诗人即兴吟诗一首:
遇见城外的南金校的先生及马车之日,
也是柳絮纷飞之日。
诗中南金校的老师,指的就是岩间德也。
和与谢野晶子对着干的女作家大町桂月,是1915年来访问金州的。她在日本出版的《满鲜(xiǎn)游记》一书收录了她关于南金书院的参观游记,大町桂月这样评价岩间德也:
金州城南金书院的校长岩间德也先生任职十年,诚实的说,他被称为是金州的圣人。
那么岩间德也到底是什么人呢?
南金书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金州人太熟悉南金书院了。
他们知道雅尔善的创建,谈广庆的募捐,王永江的监理,俄国人的拆迁……
简洁说,南金书院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几近250年。乾隆以降,南金书院共考出了二百多个举人和进士,最大的朝廷命官做到山西巡抚和福建道台。书院兴盛时期,到此圣领贤传的各路学子、讲学游说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在南金书院影响下,辽南的文化风气一点一点的浓厚起来。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就在同年5月26日,在日军占领金州之后的第二天,他们即在副都统衙门里组建了金州军政署,日军奥保巩的第二军步兵**斋藤季次郎和大汉奸刘雨田被任命为正副军政官。
军政署成立之后,据说日方授意由金州乡绅曹正业、刘心田等人发起“南金书院校友会”,并筹措了资金五千多银两,在原俄国人的俄清学校旧址重新成立了“南金书院民立小学堂”。
后来名字改为了“金州公学堂南金书院”。这也是大连地区所有的“公学堂”中唯一有后缀“南金书院”的一个学校。
在“南金书院民立小学堂”创立时,日方强硬规定学校“总教习”即院长,必须由日本人来担任。
金州乡绅们面面相觑(qù):哪里能找得到一个懂中国教育的日本人呢?
33岁的岩间德也出场了。
岩间1872年出生于日本秋田县的官吏之家,1894年毕业于秋田中学后一度执教乡里。但1901年他却来到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习。上海同文书院是日本创办的,培养了很多日本政界商界的精英。
1904年岩间作为同文书院第一期毕业生回到日本,正值日俄战争刚刚结束,大连以福岛安正为首的日本统治者已经高度认识到奴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金州军政署要求南金书院必须由日本人来当院长,这样由日本外务省出面联系,在秋田县聘用了岩间德也。
1905年初,岩间德也来到了金州古城,开始了他25年漫长的南金书院院长历程。
说起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日本人,有人喜欢把他们都简单的划到一个筐里,其实是过于武断的。
在那个时期里,也曾有在大连创办《泰东日报》的日本汉学家金子雪斋,这张报纸影响了大连很多先进的青年人包括关向应;也曾有一批左倾日本学者例如作家大内隆雄,他在满铁时就翻译我党的《中国革命论集》,介绍中共的思想和动向;还曾有在满铁沙河口工厂中国工人大罢工时站出来支持的同厂日本员工等事例,都说明了日本人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左中右之分。
但岩间德也说起来,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物。
岩间德也在金州上任后,一方面按日本当局文化侵略的旨意,重新组建学校机构,确定以“怀柔政策”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除原有汉语外,增设日语、修身等重点科目。
另一方面,他又笼络金州乡绅阎培昌、倪宏达、曹正业、王永江等人,聘请他们为书院监理,并且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岩间德也执教期间,南金书院的确成为日本殖民统治进行奴化教育的一个基地,当时在校学生超过2,000人,规模仅次于大连土佐町公学堂,尤其是后来的伪***三大臣即阎传绂、韩云阶、卢元善,都是出自于这座学校。除了三大臣伪***还有一个“金州帮”遍布各个角落,也多出自于南金书院。
岩间德也是这些伪满官吏的总“教父”。
当然,南金书院也走出过董秋农、夏文运等革命先驱。
还有许许多多后来成为旅大地区的各行各业骨干的学生。当年他的学生说起岩间德也,有的回忆是温情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金州民政署为欢庆所谓的“胜利”,命令古城内的商号店铺都要张灯结彩。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晚上就有上百名南金书院的学生走上街头,从东门(春和门)到西门(宁海门)一户不漏,把所有灯笼砸了个稀巴烂。这一爱国行动惹恼了日本警察当局,殴打和逮捕了许多学生,也包括阎传绂的儿子阎家驹。
阎传绂夫人找到岩间德也出面,保释了阎家驹和很多学生。
而且学生闹事,岩间德也出面关照的事情不止一两次。
1984年大连开发区创立,金纺厂长王永观被派来担任发展公司总经理,负责对外招商引资。后来我在采访王永观时,曾经问过他,为什么市委派你来开发区负责招商引资?
王永观回答:一是我小时就在南金书院上学,学过日语。二是在金纺当厂长时和日本人打过交道……
岩间德也当然推行的是日本殖民的“奴化教育”,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当时日本殖民统治者却不满意他的渐进式做法。
在具体实施上,岩间德也和关东州的长官们有不同的观点。岩间德也主张在南金书院施行因地制宜的教育,与日语教育相比,他认为更应该先施行汉语教育;废除“奉读诏书”制,施行“礼拜孔子庙”,增加学生实际能力和技能教育,开办如农业学校女子学校等等。
日本关东州和金州民政署于是就想辞退这个不太听话的岩间德也,掌权者历来不喜欢不听话的下属。
于是从关东州又派来了一位日本人校长,他正式来金州南金书院就职。
岩间德也属于一根筋。他认为自己聘期并没到,坚决不走人,于是南金书院里两个校长的办公桌并排在一起,两个人怒目相视。
如果用咱们大连方言来形容当时情形,估计相互的腹语就是:
你的,八嘎丫路的!
你的,死了死了的!
南金书院的教师与学生都站在岩间德也这一边,把新来的校长晒了。所以不久,关东州下派的校长只好灰溜溜回大连了。
岩间德也的第一个五年聘期一满,他断然拒绝留任,立即打点行装回到日本秋田。尽管那时的日本人都钟情于大连,认为大连才是“摩登”而远胜日本本土,但是岩间德也确有些心灰意冷。
谁也没想到,这时候南金书院的一些教师们,在大汉奸也是南金书院董事刘雨田的率领下,坐船跨海来到秋田县由利郡岩间德也的家中,请求岩间德也再回到金州任教。
岩间开始不答应,结果刘雨田和老师们就把岩间德也的家围住,都坐在门口,说如果岩间德也不承诺复职的话就不回去。这让秋田村里的人们十分吃惊,最终岩间德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又回到金州再任校长一职。
岩间25年卸职之后,山口二郎接任了南金书院校长之职,山口和岩间都是上海同文书院的同学。山口之后的校长是小池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大系的,他一直到金州解放。
岩间德也的另一面,是奉天省省长王永江的私人顾问,是满铁株式会社的“嘱托”,是考古学家,是伪***建国大学的教授……
前边说到的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当时她的弟弟在乃木希典的第三军,在旅顺与俄军血战。我读到国内的一些资料,说她弟弟后来战死旅顺203高地,但后来在日本作家竹中宪一的书中了解到,她弟弟并没有战死。
所以后来的与谢野晶子据说改变了反战形象,开始歌颂日本的对外占领。她的孙子,就曾是现日本安倍内阁的一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