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古城秘史之十四】(17)
《金州1926,工运**唐韵超领导大连福纺工人大罢工……》
作者:王国栋
诵读:多吉嘉措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忽然想起我们金州籍的一位革命先驱,他叫唐韵超。
唐韵超的一生,五次进监狱,几次在党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诬陷,却依然能保持着那颗赤子之心至死不变,并且以104岁高龄得享天年,当时被誉为我党党史上的“活化石”。
什么叫对党忠诚,什么是坚守信仰?应该学学我们金州走出去的唐韵超。
唐韵超终年104岁,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信仰的力量和人格修养的力量。不能不说,这是上帝的奖赏。
金州地区的革命先驱和英烈,除了我们熟知的关向应,还有万毅、董秋农、夏文运等许多人都值得我们缅怀和敬仰。
最知名的是开国中将万毅。1955年中将授衔时,他在175名将军中排在第六位,又是辽宁籍里唯一的中将,也是满族人里唯一的中将。
万毅出生于金州四十里堡的一户农家。8岁那年全家从乡下迁入金州城内,金州会会长曹世科看他写的字好,就把他推荐到奉天省城财政厅亲戚那里去当职员,万毅由此走出金州。后来他考进东北军,成为张学良部下。1946年,他已经是**麾下的第7纵队司令员,参与指挥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等。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司令员,第42军军长、特种兵司令员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说:“不怕一万,就怕万毅”。
最隐蔽最默默无闻的是夏文运,他是在谍战潜伏中立了大功。
就是现在,闲聊起来你会发现一些本地的****都不知夏文运为何人?历史太遥远了,很多人又提倡“活在当下”,于是没时间没精力去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和人物。
夏文运是在南金书院高等科毕业,1932年又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同年担任侵华日军参谋部翻译。后来成为李宗仁发展的地下内线,由于夏文运的情报,从而使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对夏文运提供的情报在价值及迅速、准确方面甚是钦佩,称其情报在抗战初期“独一无二”。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何君(指夏文运)冒生命危险,为我方搜集情报,全系出乎爱国热忱。渠始终其事,未受政府任何名义,也未受政府分毫的接济。如何君这样的爱国之士,甘作无名英雄,其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
最让人惋惜的是董秋农,他是我军在敌工战线的英杰。
董秋农出生于金州二十里堡韩家村,毕业于日本神户商业大学经济系。1937年9月,他几次要求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战,最后是经***批准而加入的,而董秋农后来的入党介绍人又是朱德和彭德怀。
董秋农入伍后发现,八路军对日军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时,日军根本听不懂,不能起到很好的瓦解军心作用。于是他向朱德总司令提出了用日语喊话的建议,而且提出将喊话内容确定为一首日本反战诗 —— 《啊,弟弟你不能这样死去》。
这套对敌喊话的方法在前线一实验,对方阵地的枪声停了,很多日本军人都陷入了沉思。
1939年10月,时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长的董秋农,随部队伏击途经山东陵县陶家一带的日军,在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9岁。
而最具传奇色彩、命运最具跌宕起伏的,是唐韵超。
唐韵超是大连也是我党工运战线的一位**,一位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风云人物。
翻阅中共党史,我们一定能查到一个叫“唐宏经”的名字: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六大代表、六大中央候补委员、后递补为中央委员、大连市第一**工会主席、东北人民政府劳动部长……
这个唐宏经就是唐韵超。
最初参加革命时他叫唐宏经,在从事地下工作时还曾用过唐圣修、唐福山、金涛、金红等名字。1933年他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回到金州老家之后才用了“唐韵超”这个名字,后来就这样一直用了下来。
唐韵超1901年3月1日出生在金州董家沟的一户农民家庭。
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两个哥哥患有先天性疾病,因此他只读了一年多的私塾,就辍学上山拾草、下地耕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916年,年仅16岁的唐韵超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大连,在日本人开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沙河口工场(现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当勤杂工,一天工薪仅1毛5分钱。
1918年5月,唐韵超转到该厂台车车间。这个车间有许多技工养成所的见习生,这些人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唐韵超在与他们的接触中,逐步开阔了视野。同时他还加入了“大连中华青年会”和“中华增智学校”,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并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3年12月,唐韵超和厂里的几个进步青年共同发起成立大连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 —— “满铁沙河口工场华人工学会”。在此基础上,它又发展成为全市性地方工会组织 —— “大连中华工学会”,他被选为大连中华工学会副委员长,委员长是傅景阳。
1926年初,唐韵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巧的是,他和关向应都是最先受到共产党人李振瀛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大连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
这一年4月,大连福纺纱厂的1,000余名工人为反抗日本资本家的剥削,爆发了大罢工。
大连福纺,全称为“满洲福岛纺绩株式会社周水子纱厂”。
说到福纺,不能不说说金纺。福纺,解放后改名为大纺。金纺,解放后还是叫金纺。
位于周水子的福纺纱厂和金州七里的金纺纱厂,老板都是日本大阪的商人,都是1922年来到中国满洲投资的。只不过金纺的内外棉株式会社下手稍稍早一点,而且规模上更大。
无论金纺还是福纺,都是来中国赚钱、搜刮中国劳工血汗的。但比较而言,福纺里侵华军人出身的老板角野更黑更狠。
导火索是因为这样一件事:
1925年大连金融市场上的日币金票开始升值,福纺资本家将日本金票与中国小洋(奉系的东北货币)的比值强行规定为1﹕1.2,而两种货币的实际比值应该相等。他又将福纺纱厂职工饭费收取从小洋改成了金票,而工人的工资却仍按照小洋支付。这就是变相克扣工资。
于是忍无可忍,首先是女工开始罢工,然后全厂罢工。
罢工前期的**是侯立鉴。
日本人当然不服啊 —— ***要造反吗?
于是工厂串通警察署,抓捕了侯立鉴,对其严刑拷打。
后来,厂里工人推选出来的带头人继续领导工人罢工,日方与中国警察又抓捕8人,查封了工厂夜校。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唐韵超冲了上来。
唐韵超和傅景阳两人都是幕后策划和组织者。例如,“福纺”罢工同日本资本家谈判提的6项条件就是他们策划出来的:
一、不准打骂和虐待工人;二、准许孩子妈妈在工间给孩子喂奶;三、增***三分之一,不许涨饭费;四、每2周有1个公休日,公休日干活发双倍工资;五、缩短劳动时间,每天以10小时为限;六、对内宿工人降低房租,不拿电灯费,对外宿工人发补助金。
大罢工第一批**侯立鉴被捕,之后傅景阳等19人又被捕,前后两批带头人被捕,都遭受了严刑酷打,大连地下党里,有的人悄悄溜走了。
唐韵超率领13人来到“福纺”。在日方查封工人夜校的当天,他便带领工人撕下封条,重新挂上夜校的牌子,鼓励工人继续战斗。
那天晚上,工学会召开紧急会议,并在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唐韵超走在队伍的前面,带领工人高呼口号,齐唱《工人团结歌》,罢工工人的士气空前高涨。在这个过程中,唐韵超接替战友傅景阳的工作,挑起了全面领导大罢工斗争的重担。
罢工坚持一百天,福纺的大老板八代裕太郎终于从大阪来到大连,撤免了原来的厂长角野,并同意工人提出的条件,罢工终于取得胜利。
唐韵超代表大连中华工学会,来到罢工工人中间宣布复工,“福纺”的罢工工人才开始陆续上班,震惊中外坚持百天的大罢工最后以胜利告终。
“福纺”罢工胜利之后,唐韵超也被逮捕了,三个多月之后才获救出狱。
但不久日伪警察又来抓捕他,唐韵超躲到了地下党同志的家里,但他的父亲和哥哥被抓走。唐韵超父亲在释放出来之后,给了他20元钱,让他快走。
于是唐韵超来到奉天,在中共满洲省委担任省委**、工运部长,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后面的故事更精彩,限于篇幅暂且打住吧。
唐韵超作为满洲省委参加中共六大的代表团团长,护送南方的党代表途径旅大去莫斯科,在六大他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45年苏联红军闪电进入旅大金,唐韵超揭竿而起,重新竖起工运大旗成立了大连总工会,为我党抢占大连立了头功。之后却因为直言不讳提意见,**了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离开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