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29)《大寒》

【学习笔记】(129)《大寒》

2021-02-04    03'51''

主播: 冯河

214 0

介绍:
【学习笔记】(129) 《大寒》 定义: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四节气,在1月20日或21日;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 学科:大气科学_应用气象学 相关名词:二十四节气 冬至 大雪 小寒 【延伸阅读】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1月20日或21日。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表示一年中最冷的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人们常说“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幅员辽阔,某个地方某个年份最冷的时段出现在哪个节气,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另外,气候也会变化,近几十年的统计资料只能反映近一时期的情况,而近一时期的气候情况与更长时期的气候平均情况也不一定相同。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高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大寒和小寒还是一年中降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其中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5毫米。此时越冬作物在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始乳:此时母鸡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河流、湖泊的水完全结冰,此时是最厚最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