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32)
《雨水》
作者:刘芸芸
定义:二十四节气之第二节气,表示天渐回暖,雨量增多。
学科:大气科学_应用气象学
相关名词:二十四节气 大寒 立春
【延伸阅读】
雨水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之后,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适宜的降水对于一些农作物来说特别重要,民间早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不仅如此,雨水节气还意味着气温的逐步回升。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觉到春回大地了。
这是因为此时的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的时数增多,强度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推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与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降雨。这时的降雨比较温和,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
雨水节气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天气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很大。雨水节气来了,西北、东北地区尚未走出冬天,如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它们2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降水也以雪为主。而此时西南、江南地区已是一片早春景象,阳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华南地区则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了。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一候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了,它们将捕到的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气温回升,天气转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