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73)《元夕看桃》(清 • 洪亮吉)

【古诗赏析】(73)《元夕看桃》(清 • 洪亮吉)

2021-02-28    06'06''

主播: 冯河

66 0

介绍:
【古诗赏析】(73) 《元夕看桃》 • 元夕看桃 (清 • 洪亮吉) 元夕一年居一方,接天歌吹来咸阳。 终南山月盛(chéng)光采,一夕楼上铺新黄。 崇仁坊前百戏陈,杂乐共作秦声尊。 颇欣土俗乐丰岁,巷少服马居无人。 严寒初除信风劲,风里试镫(dēng)镫不定。 端礼门连长乐楼,万声压市嚣难听。 连宵宾从席屡(lǚ)移,选舞彻夜殊忘疲。 屏风高障碧天色,蜡泪满堆红地衣。 园南独客愁争逐,看花欲来深径宿。 避寒三度着春衫,照梦千枝列华烛。 墙头月色清可怜,桃花一枝影入筵。 江南无此早春景,自爱枕上看花眠。 须臾舞寂将残夜,月向城西鹊巢下。 一阵帘前料峭风,远鸡声里寒桃谢。 乡闾此时谁复留,癯(qú)崔瘦蒋成俊游。 横塘半里足箫鼓,镫火直接三元楼。 十年两度清游寡,更有汪伦手堪把。 江馆云迷宛转箫,帝城月照流离瓦。 • 作者简介: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进士,授编修。嘉庆四年(1799)上书言事触怒嘉庆,谪戍伊犁,次年被释还乡,改号更生居士。通经史,工诗文,有《春秋左传诂(gǔ)》《卷施阁集》《更生斋集》等。 • 点评: 洪亮吉二十四岁进学,三十五岁中举,四十五岁成榜眼,在场屋之中苦熬了三十多年方得以实现进士之梦。故其前半生颇为蹉跎,靠做幕僚、授徒、校(jiǎo)理古书、鬻(yù)文等维持生计,奔波劳碌,正如其诗《丹阳道中》所云:“孤露余生记昔因,舟车南北往来频。沈(chén)思三十三年上,风雪依然负米人。” 这里所选录的这首《元夕看桃》大约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选入其作于乾隆辛丑至癸(guǐ)卯年间(1781—1783)的《仙馆联吟集》。作于同一时期的还有《终南仙馆独游看山桃花作》《二十四日侵晓园中看桃作》等诗。 当时洪亮吉在陕西巡抚毕沅(yuán)幕府充任幕僚。洪亮吉才富学赡(shàn),却多年屡试不中,只能辗转江湖,以充任幕僚养家糊口,故其抑郁不平之气时时冲荡胸间,不免发而为诗。 这首长篇七言古诗,分为两层。 第一层先以铺陈的笔法,描绘当时西安城的元夕夜热闹繁华的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再写达官贵人欣赏歌舞的奢华景象,暗寓讽喻之旨。 第二层则从“园南独客”写自己厌弃争名逐利,独到园中看桃,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宛转地表达了思乡之愁与知交之情。 可以说,通过与第一层繁华热闹之景象的横向对比,反衬出己身之孤独寂寥,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这也是此诗归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