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秘史】(21)《关将军护佑古城以及故乡、爱情》(上)

【古城秘史】(21)《关将军护佑古城以及故乡、爱情》(上)

2021-03-02    12'41''

主播: 冯河

112 0

介绍:
【金州古城秘史之十八】(21)《关将军护佑古城以及故乡、爱情……》(上) 作者:王国栋 诵读:多吉嘉措 人民共和国之初将帅众多,群星闪烁。但其多来自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东北人极少。 十大元帅、十大将里没有一个东北人。57位开国上将里也只有两位辽宁人:吕正操 —— 海城;周桓 —— 东港。 所以,我们怀念金州古城的一位革命先驱 —— 关向应。 一些老金州人常常会在一起讨论:关向应如果没有过早病逝,开国时他应该是元帅还是大将呢? 有人还作过比较,在党内,当关已经是中央**局委员、中央*委书记时,十大元帅多在**局之外;在军内,当关已经是红二方面军政委时,几位元帅论级别是他的下属;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大主力就是“林罗、刘邓、贺关”…… 当然,这仅仅是家乡人对关向应的一种怀念和崇敬而已。 历史没有如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民间的演义和联想永远存在,英雄就永远不死。 A 古城曾流传这样的顺口溜:先有老爷庙,后有金州城。 传说早年间西海海潮给金州人送来一尊铜像,村人一看,竟是关云长关老爷,于是把铜像抬回村准备修庙祈福。抬至村边井口处时,抬夫口渴喝水,待起身再抬时,铜像却无论如何都挪移不动了。人们不敢强行搬走,便随地而安募捐修庙。从此金州城在关老爷庙的庇佑之下,才逐步形成规模。 关老爷庙在古城什么位置呢?在南北十字街的中心点。 现在,金州老城的中心点是向应广场。 向应广场中心,是一尊雄伟的关向应铜像。巧合的是,从古至今,护祐这座古城的都是关将军。 只不过现在的关将军,不是那个红脸长髯,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而是持枪跃马,眉宇清秀的关向应。 这尊由鲁美设计的关向应戎马铜像,高八米,用铜4.8吨,底座正面镌刻着毛主席写的挽词: 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关向应铜像左右是几株高大的法桐,郁郁葱葱,冠如华盖。后身却有一栋十分洋气的小楼,窄而长的窗子,浅蓝色的双坡大瓦屋顶,圆弧形的门廊,无论色彩、风格,都让这栋小楼特别耀眼,在古城里独树一帜。 是的,这栋和式欧风的砖混二层小楼是1928年日本人建的,当时作为金州会事务所的办公楼。光复之后到1958年,这栋小楼又曾是金县人民政府办公楼,后来是东北地区第一座颇具规模的金县博物馆,现在,则是一家门诊部和大药房。 身份虽然换了几次,小楼的优雅气质还在。就像一大腕,虽然从舞台上退下来了,在巷子里遛弯遛鸟,但那名角的范儿还在。 关向应铜像正面即南侧,就是古城的中轴线斯大林路。其实这条街,我认为最应该叫向应大街。 这里是最繁华的商业区,地上地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多少年来,关向应铜像就这样静静地注视着家乡的变化。 除了这尊铜像外,古城还有以他命名的向应中学、向应公园以及向应街道。 但不知现在的孩子们甚至孩子的妈妈们,是否还知道向应这个名字和他的意义。据我的调查,现在大连的青年人包括在校大学生,真有不知关向应为何人的。 关向应离我们很遥远了吗? B 关向应纪念馆,坐落在向应街道关家村大关屯173号。 我曾经三次去瞻仰向应纪念馆。从沈大高速再到201国道,过亮甲店之后就是向应街道的区域。这里的公路笔直而又宽阔,两排的旱柳白杨高大成荫。 现在的向应纪念馆是2006年重新改造时新建的一幢建筑,是第三代的升级版。其主体建筑是以关向应的“应”字为设计理念的,所以宏伟的展馆外形左侧有一个 \ 杠,而右侧有两个 // 杠。 步出纪念馆主展厅,向西北侧的松林花木丛中走去,就是关向应故居。 这是一栋典型的辽南乡村民居,背靠巍峨的小黑山,面对肥沃的乡野,而前方不远处即是明代刘江取得抗倭大捷的望海埚(guō)高地。实际在向应故居的东侧,更近一些的还有一个青铜时代的“纪念馆”,即著名的辽南小石棚,这里纪念的也是当年的一个显赫人物,可惜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了。 向应故居前有一株百年老槐,粗大的枝杈(chà)和浓绿的叶子,正好覆盖在院门之上,如一把擎天巨伞。这是当年关向应和父亲一起手植。 进院看,这是硬山式的三间草房,坐北朝南,东屋是父母的住室,西屋是向应和祖母。草房墙体和院墙都是小黑山的砂岩碎石块砌成,而屋顶厚厚的茅草,又好似辽南汉子一头厚重的短发,年代愈深,茅草就愈发呈现出深褐色。房门是两扇黑色的木板,窗户是纸糊的小格窗棂。草房前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坐地烟囱(chōng),与屋内的火炕相连,为东北满族民居之遗风。 院子里,除了农家常见的猪舍、菜地,还有一盘花岗岩石磨,房后院还有辘轳(lù lu)摇把水井。这里,是向应小时候劳动的地方。 故居的房门紧锁,从纸糊的窗户向里望进去,隐约看得见土炕、炕桌、老式的坐钟、算盘和黑漆漆的木柜等物件。 故居的右侧,又有一个新落成的关向应衣冠冢(zhǒng),这是一尊关向应卧病在床,手捧一本书的半身青铜雕塑,背景墙体是一组近代史上的革命场景浮雕,气势恢宏。 相对应的,在关向应纪念馆主厅东侧,2013年又新落成一个《红军颂》的大型组雕。由百余名各具动态、生动形象的红军战士雕塑形象组成。这两处雕塑作品,都是大连人熟悉的著名雕塑家张立旗的力作。 关向应纪念馆前广场,有一尊更高大的红军时期站立铜像 —— 关向应一身戎装,左手叉腰,右手拿着望远镜,身着棉大衣棉帽,腰系武装带。 我常常胡思乱想,有时会想到假如关向应回到故乡,他会怎么看? 向应广场的那一尊戎马铜像是古城的保护神,是让人崇拜的,它已经矗(chù)立了28年。 他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古城的变化。 而故居的那一尊高大的铜像,我认为不会是他的本意。 在这里应该是他的转身 —— 一个走下神坛的、乡亲们喊他喜麟子的那个青年。这个青年是让人亲近的,抚摸的,聊家常的,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 我见过一张关向应在大连《泰东日报》时的照片,一身黑色长衫,黑发浓密,浓浓的眉头紧锁,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真的是英俊少年。如果是那个形象矗立在纪念馆前,也许会更好。
评论 (共1条评论)
热门评论
  • 赞 (2)
    2021-03-02
    冯河
    一处“雕塑”读成“diào塑”,一处“有神”的“有”字发音不清晰。
最新评论
  • 赞 (2)
    2021-03-02
    冯河
    一处“雕塑”读成“diào塑”,一处“有神”的“有”字发音不清晰。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