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36)
《汉字说节气: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之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但是此时气温仍然较低,正处乍寒乍暖之际,“冷惊蛰,暖春分”,防寒保暖仍不可大意。
• 惊蛰三侯:
一候,桃始华。
惊蛰前后,桃花盛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
古人称“鸠”为布谷鸟,因仲春时“喙(huì)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 了解“惊”“蛰”二字。
《说文解字》:惊(驚),“马骇也。从马,敬声。”
惊(驚),由“马”“敬”二字构成,在六书中属于形声。从马,示马受惊骇之义。从敬,声符,注明读音。隶书、楷书承自小篆而定体。简化字写作“惊”。本义为马受惊。例如《战国策 • 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说文解字》:“蟄,藏也。从虫,执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例如,晋 • 干宝《搜神记 • 卷一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
• 诗词欣赏
《山房》(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xián)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shè)煤。
《惊蛰日雷》(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西江月 • 春雷》(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
急驾兰桡(ráo)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
明月天连纸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