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85)
—— 人类命运大议题
▪第四部分 真相(77~)
• 第十七章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世永存(82~86)
• 4.17.0 概述(82)
• 4.17.1 后真相物种(83)
• 4.17.2.1 曾经的谎言,永远的真相(上)(84)
• 4.17.2.2 曾经的谎言,永远的真相(下)(85)
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认为至少在某些情况下,依靠协商达成共识也可以有效组织人力,而不一定非要通过虚构的故事或神话。比如在经济领域,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金钱和企业只是人为的产物,但它们让众人合作的力量却远超所有神祇或神圣的典籍。如果是某宗教典籍,真正相信这个宗教的信徒会说“我相信这本书是神圣的”;但如果是美元,真正相信美元的人只会说“我相信其他人相信美元是有价值的”。显然,美元虽然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货币,但全球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人类不能放弃所有的神话和虚构故事,都用像美元这种协议而成的制度或体系来合作呢?
问题就在于,这些协议其实和虚构故事并没有多大差异。虽然宗教典籍和金钱乍看之下完全是两回事,但事实上概念却十分相似。大多数人看到美元钞票,并不会记得这只是一种人类协议而成的货币。虽然看到的只是一张绿色的纸、印着一个死去白人的头像,但他们觉得这张纸本身就有价值,而不会提醒自己“其实这只是一张没用的纸,只是因为别人觉得它有价值,所以我可以拿来用”。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人脑,会发现如果人看到装满百元美钞的手提箱,大脑中兴奋起来的部分并不是负责“怀疑”的区块(“只是别人认为这很有价值”),而是负责“贪婪”的区块(“我想要这个手提箱”)。如果是宗教典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是先长期接触那些认为《圣经》《吠陀经》《摩门经》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徒,自己才开始认为这些典籍确实神圣。所以,我们学会尊重宗教典籍的方式,其实与我们学会尊重钞票的方式完全相同。
这样说来,实际上“知道某事物只是人类制度”和“相信某事物本身有价值”之间并没有严格区别。很多时候,人类对于这些区别就是不太在意,或十分健忘。例如,如果我们坐下来好好进行深入的哲学讨论,几乎每个人都会同意“公司”的概念也是人类创造的虚构故事。像微软这家公司之所以成为公司,并不在于它拥有的建筑、雇用的员工或服务的股东,而在于由立法者和律师所编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法律概念。但在99%的时间,我们并不会进行深入的哲学讨论,觉得一家公司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就像一只老虎或一个人一样。
模糊虚拟和现实的界线,有助于达到许多目的,从单纯的好玩儿到严肃的生存都有可能。比如玩游戏或读小说,你至少得有一段时间先放下现实。要享受踢足球,就得接受比赛规则,至少在90分钟之内先忘记足球赛只是一项人类发明,否则,22个人莫名其妙追着一个球跑,岂不太荒谬?足球赛一开始可能只是一项消遣,但后来越变越严肃,这一点只要问问英国的足球流氓或阿根廷国家队的球迷就知道了。足球也有助于建立个人身份认同、巩固大规模的社群,甚至成为使用暴力的原因。国家和宗教,可以说就像是打了类固醇的足球俱乐部。
人类就是有这种了不起的能力,能够同时既“知道”又“不知道”。或者说得更精确些,人类如果真的好好思考,就能知道一些事情;但大多数时候,人类就是没去想,所以也就不知道这些事。比如只要你专心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钱是虚构的,但通常你没去专心思考。当被问到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足球只是一项人类发明,但比赛踢得正热火朝天的时候,谁又在意足球是什么呢?只要花点儿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就会发现国家也是精心制作的故事,但战火正炽的时候,谁又有这种精力和时间深思我们为之付出生命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你追求的是终极的真相或真理,就会意识到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是一个神话,但我们有多少时候需要终极的真相或真理呢?
真相和权力,这两者虽然可以携手共度一小段时光,但迟早得分开。如果想要权力,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得开始传播虚构的故事;如果想要看清世界的真相,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就只能放弃对权力的追寻,因为你得承认某些真相(例如自己手中权力的来源),而真相可能会让盟友愤怒,让追随者伤心,让社会和谐受到破坏。在真相与权力之间有一道鸿沟,这点实在算不上什么秘密。想看出这点,只要找一个典型的美国WASP(盎格鲁 – 撒克逊白人新教徒),问问他对种族的看法;找一个主流以色列人,问问他对于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看法;或者找个普通的小伙子,问问他对于父权的看法,就很清楚了。
人类历史上,学者总会碰上这个问题:自己究竟是为当权者服务,还是为真相服务?学者的目标,究竟是要让所有人相信同一套故事而团结起来,还是让所有人知道真相,就算因此成为一盘散沙也在所不惜?到目前为止,那些既有学术派头,手中又握有重要权力的人(如基督教的神职人员),都是先注重团结,后讲究真相。也正是因此,才让他们权威赫赫。
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喜欢权力过于真相。我们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努力控制世界,而非努力理解世界;而且就算我们努力理解世界,通常也是为了事后更容易地控制世界。所以,如果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以真相为上,无视各种虚构的神话,智人社群大概只会让你大失所望,还不如去黑猩猩社群碰碰运气呢。
※※※※※※※※※※※※※※※※※※※※※※※※※※※
• 作者、内容、观点简介(1)
• 目录(2)
• 序(3~4)
▪第一部分 科技颠覆(5~28)
• 第一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5~9)
• 1.1.0 概述(5)
• 1.1.1 从杀死蚊子到杀死思想(6)
• 1.1.2 不断浴火重生的自由主义(7~9)
• 第二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10~17)
• 1.2.0 概述(10~11)
• 1.2.1 机器里的莫扎特(12)
• 1.2.2 新工作(13~14)
• 1.2.3 从剥削到无足轻重(15)
• 1.2.4 什么是“全民”(16)
• 1.2.5 什么是“基本”(17)
• 第三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18~26)
• 1.3.0 概述(18)
• 1.3.1 听算法的就对了(19)
• 1.3.2 “决策”这出戏(20~21)
• 1.3.3 汽车也懂哲学(22~23)
• 1.3.4 数字独裁(24~25)
• 1.3.5 人工智能和自然愚蠢(26)
• 第四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27~28)
• 1.4.0 概述(27)
• 1.4.1 该由谁拥有数据(28)
▪第二部分 政治挑战(29~55)
• 第五章 社群:人类身体的价值(29~31)
• 2.5.0 概述(29)
• 2.5.1 线上与线下(30~31)
• 第六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32~37)
• 2.6.0 概述(32~33)
• 2.6.1 德国人和大猩猩(34)
• 2.6.2 中世纪的奥运会(35~36)
• 2.6.3 至尊美元驭众人(37)
• 第七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38~44)
• 2.7.0 概述(38~39)
• 2.7.1 核挑战(40)
• 2.7.2 生态挑战(41~42)
• 2.7.3 科技挑战(43)
• 2.7.4 地球这艘宇宙飞船(44)
• 第八章 宗教:神祇只是为国家服务(45~49)
• 2.8.0 概述(45)
• 2.8.1 技术问题:基督教农业(46)
• 2.8.2 政策问题:伊斯兰教经济学(47)
• 2.8.3 身份认同问题:沙地上不可跨越的那条线(48)
• 2.8.4 如同婢女,侍奉着民族主义(49)
• 第九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50~55)
• 2.9.0 概述(50~52)
• 2.9.1 从种族主义到文化主义(53~55)
▪第三部分 绝望与希望(56~)
• 第十章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56~59)
• 3.10.0 概述(56)
• 3.10.1 重新洗牌(57)
• 3.10.2 大空瓶里的小硬币(58)
• 3.10.3 当恐怖分子拥有核武器(59)
• 第十一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60~63)
• 3.11.0 概述(60)
• 3.11.1 克里姆林宫的看法(61)
• 3.11.2 “在战争中取胜”已经成为一种失传的艺术(62)
• 3.11.3 愚蠢进行曲(63)
• 第十二章 谦逊:地球不是绕着你转(64~69)
• 3.12.0 概述(64)
• 3.12.1 弗洛伊德的母亲(65)
• 3.12.2 《圣经》以前的伦理道德(66~67)
• 3.12.3 盲信的诞生(68)
• 3.12.4 犹太教物理学和基督教生物学(69)
• 第十三章 神:不要妄称神的名(70~71)
• 3.13.0 概述(70)
• 3.13.1 无神论的伦理(71)
▪第三部分 绝望与希望(56~76)
• 第十四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72~76)
• 3.14.0 概述(72)
• 3.14.1 世俗主义的理想(73~74)
• 3.14.2 从世俗主义到教条主义(75)
• 3.14.3 看到自己的阴影(76)
▪第四部分 真相(77~)
• 第十五章 无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77~78)
• 4.15.0 概述(77)
• 4.15.1 权力的黑洞(78)
• 第十六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79~81)
• 4.16.0 概述(79)
• 4.16.1 偷走河流(80)
• 4.16.2 缩小规模,或者拒绝面对?(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