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39)【3.1. 周纪】 【1. 文王 武王 8/8】
◆ 卷之三 《1. 周纪》
▲ 【1. 文王 武王 8/8】
【原文】(14)
王谓周公曰:“自洛汭(ruì)延于伊之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将营周居于洛邑,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偃干戈,振兵释旅,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示天下不复用,通道于九夷八蛮,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直解】(14)
洛、伊,是二水名。汭,是水涯。易,是平易。固,是险固。三涂,是山名。岳鄙,是太行山下的都鄙。周家旧都丰镐,在今陕西地方。武王既克商而有天下,以旧都偏在一隅,四方诸侯朝贡不便,乃对周公说:“自那洛水之涯,延及于伊水,这地方平坦,无有险阻,原是有夏氏所居。我就这里四面观看,南望三涂,北望岳鄙,回顾大河,前瞻伊洛,其山川形势阔大,居天下正中,四方道理均平,乃是天作之室,不可舍去。我将营周京于此洛邑,因有夏之居,以待诸侯朝贡焉。”今之河南府,即其地也。又以天下既定,宜偃武修文,以开太平,乃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偃武干戈,罢散兵旅,用牲血涂衅鼓旗甲兵,收藏在府库中,示天下不复用,以与万民休息。于是周家声教广被,不但中国诸侯,相率来朝贡,那九州之外蛮夷戎狄,一向与中国隔绝的,如今都梯山航海而来,各奉其地方所产的货物,将来贡献。遂定为常例,使世世守之以为职业,无敢忘焉。这是史臣记武王克商后,定都、偃武、绥怀四夷的事。周家八百年治平之规模,于此定矣。然武王虽营洛邑,而仍居丰镐,未尝弃根本而不顾也。虽偃兵甲,而犹寓兵于农,四时讲武,未尝废武备而不修也。虽通道蛮夷而以抚安中国为本,未尝要功于荒服之外也。虽使四夷各修职贡,而惟责以土地之所有,未尝靡敝中国以事外夷,而求难得之货也。图治者尚鉴兹哉!
【原文】(15)
肃慎氏贡楛(hù)矢石砮(nǔ),其长尺有咫(zhǐ),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括曰:“肃慎氏之贡矢。”分同姓以珠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厥服也。
【直解】(15)
肃慎氏,是远夷国名。楛(hù)矢,是以楛木做成的箭。石砮,是以坚利之石为箭镞(zú)。咫是八寸,括是箭尾受弦处。武王既定天下,通道于九夷八蛮,那时有远方之夷,名肃慎氏者,贡其国中所造的楛矢,那矢以石为镞,其长一尺有八寸。武王欲昭著令美之德,能致远夷之来,以传示后人,使永远观法,故刻字于其矢之括曰:“肃慎氏之贡矢。”以见当时致治之盛,四夷咸宾,虽肃慎氏之远,亦以其方物来献也。武王既得天下的重宝,受外夷的贡献,不以自私,于是分同姓之国以珍珠宝玉,使益厚其亲,如分鲁以夏后氏之璜之类是也。分异姓之国以远方所贡的器物,使无忘其所服之职,如分陈以肃慎氏之矢之类是也。盖王者以其德之所致而赐于诸侯,诸侯宝其所赐而永怀其德;乃所以联属(zhǔ)天下而成其仁也。
【原文】(16)
二年,王有疾,周公为壇,告太王、王季、文王,请代武王之死。周公乃以卜书藏于金縢(téng)柜中。王疾瘳(chōu),武王迁都于镐,而文王之庙乃在丰。武王乐曰《大武》。武王崩,寿九十三,太子诵立。
【直解】(16)
金縢,是以金缄束柜子,使其谨密。瘳,是病愈。周武王即位之二年,偶有疾病。周公是武王的亲弟,以周家基业初定,武王有疾,成王尚幼,恐一日有不测之事,致宗庙社稷之无主,乃设为壇场,祷告其祖父太王、王季、文王之神,愿以己身替武王死,使宗社生灵,永有所赖。乃卜之于神以祈保佑。既祷之后,遂以占卜之书,藏在金縢柜中。既而王疾果痊,是可见周公忠爱之至,精诚之极,感格于天地祖宗矣。初时文王建都在丰,后来武王以丰都狭小,不能容众,乃迁都于镐。而文王之庙,仍旧在丰,凡有封赏,必告于庙。武王治定功成,作为一代之乐,名曰《大武》。武王崩,寿九十三岁,太子诵立,是为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