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50)【4.1. 周纪】 【11/12. 桓王. 釐王 /惠王 襄王】
◆ 卷之四 《1. 周纪》
▲ 【11. 桓王 庄王 /釐王】
【原文】
三年。齐桓公始霸,会诸侯为盟主。桓公用管仲为政,四民不使杂处,制国为二十一乡,作内政而寄军令,谨正盐策。桓公专任管仲,号曰仲父,国事皆令问仲父,故管仲得以尽其材。故能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成霸功者,管仲之力也。
【直解】
霸,是诸侯之长。盟,是约誓。盐策,是盐法。周釐(xī)王三年,齐桓公初霸诸侯。那时周室衰微,夷狄强盛,桓公始约会列国诸侯,立盟誓,以尊周攘夷为事,而齐独强大,故桓公为盟会之主。桓公以国事委任贤臣管仲。管仲为政,大约以富国强兵为主,于是定制,使士农工商四样人,各居一处,不相混杂。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都是他本等职业,则心专而艺精。管仲欲修明军政,恐诸侯晓得,也做准备,便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于是分制国内之地,做二十一乡,每乡各立一长,领二千人,其中大小相统,什伍相司,只当做治国的政令,其实里面暗藏着军法。遇有征伐,则二十一乡之长各将所属以听调遣,不待临时佥(qiān)派,而兵马自足,军政自定矣。齐地滨海,盐利为重,管仲令民以冬月煮盐,取而积之,至春农事方兴,煮盐有禁,这时粜(tiào)盐与人,而盐价顿高,上专其利,是以齐之富强,过于列国,能为诸侯盟主。繇(由yóu)是桓公益专任管仲,加以尊称,号曰仲父,国中政事无大无小,都听管仲处置,故管仲得以展尽其材,而谋无不遂,计无不成。所以桓公九次会合诸侯,不假兵车之威,自能使诸侯听命,以成其霸业者,皆管仲辅相之力也。夫管仲,霸者之佐耳,桓公能信用之,遂成霸业如此。若使为帝王者,而能任帝王之佐,则其功业所就,岂小小哉!
▲ 【12. 惠王 /襄王】
【原文】
元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王使宰孔致胙(zuò)于齐桓公,使无下拜。桓公曰:“天威不违颜咫尺。”乃下拜登受。
【直解】
葵丘,是地名。宰孔,是周之冢宰名孔。胙,是祭肉。八寸为咫。咫尺,是说甚近的意思。周襄王之时,齐桓公方主盟称霸,大会诸侯于葵丘地方。束牲载书以明天子之禁,使诸侯各修其职,以尊周室,即今《孟子》上所载“五命”之词是也。襄王嘉齐桓公能主夏盟,尊周攘夷,乃使宰孔将祭文王、武王的胙肉赐与桓公。盖庙胙惟同姓之尊者,始得颁给,今以赐桓公,盖尊礼之也。王又以桓公年老,命他受赐之时,不必下拜。桓公对说:“王虽命我不下拜,然朝使下临,就如瞻对天子一般,天威不远,近在咫尺之间,何敢不下拜乎?”乃拜赐于堂下,而登受于堂上,礼也。当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大,而桓公独能守臣节,以尊天子,此所以诸侯宾服,而为五霸之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