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87)【7.1. 汉纪】 【3. 文帝 1/11】
◆ 卷之七 《1. 汉纪》
▲ 【3. 文帝 1/11】
太宗孝文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为代王,大臣既诛诸吕,迎而立之。在位二十三年,谥号孝文,庙号太宗。
【原文】(1)
元年,有司请早建太子,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用此道也。今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乃许之。
【直解】(1)
文帝即位之元年,诸大臣有司以此时初诛诸吕,人心未定,故劝文帝蚤立太子,以安人心,说道:“太子是天下之本,宗庙社稷所系,故须豫先建立,正其位号,这不是私其子,盖将使祖宗之祀有托、百神有主、天下苍生有依,乃所以重宗庙社稷而不忘天下也。且如古者殷自玄王相土,至汤有天下;周自后稷公刘,至文武有天下。以世相继,治安皆千有余岁,享国长久,繇(由yóu)太子早建而国本素定故也。今皇子启年最长,其德性纯厚而慈仁,又最贤。夫立嫡、立长、立贤,于理为顺,就请立以为太子。庶足以上奉宗社之灵,下慰苍生之望。”初时文帝不听,后乃许之。按《史记》,文帝当群臣请立太子时,坚不肯从,曰:“吾不欲以天下私其子。”其后群臣上请,至再至三,然后听许。此文帝谦让之德,过于后世人主远矣。但此时初诛诸吕,人心未定,若不早正国本,则无以系属人心而奠安国祚。况自古以继嗣不定,而祸乱国家者多矣。如秦始皇帝不早立扶苏,致有赵高之谋、胡亥之乱,而国随以亡。此近事之可鉴者也。然则有司之亟请于文帝,岂谀词过计哉!
【原文】(2)
帝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帝称善。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谢病,请归相印,上许之。平专为丞相。
【直解】(2)
廷尉,是汉时平刑的官,即是今之大理寺。治粟内史,是掌钱谷的官,即今户部提督仓场官。文帝即位之初,留心治道,把国家的政事一一都讲求明白。一日临朝时,忽然问右丞相周勃说:“如今一年之间,天下决断过的狱囚共有多少?”周勃对说:“不知道。”帝又问:“一年之间,国家用度的钱粮数目共有多少?”勃又对说:“不知道。”周勃见连问两事,俱不能对,心上惶恐,不觉的流汗沾湿了背脊。帝乃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对说:“这两件事,各有该管的衙门。陛下若问决狱,便该责成掌刑的廷尉;若问钱粮出入,便该责成治粟内史。此二者皆非臣之职也。”帝遂问说:“卿所管的,却是何事?”陈平对说:“陛下不以臣为不肖,使待罪宰相。宰相之职,上则辅佐天子,使其君为圣君,燮理阴阳,使寒暑有常,顺序四时,使气候不差;下遂万物之宜,使飞走动植各得其所;外则镇抚四夷诸侯,使四夷都来朝贡,诸侯无不服从;内则爱养百姓,使民皆安土乐业,亲附其上,表帅百僚,使卿大夫各尽其职,分理朝廷的政务。此皆宰相之事,臣所知也。若夫刑狱钱谷,则自有主者,非臣所知。”文帝听说,称陈平所言有理。于是绛侯周勃自知其才能不及陈平,乃称病不出,请解相印,致仕而归。文帝允其所辞,以陈平专为宰相。夫宰相之事,陈平虽未必能尽然其所言,则可谓深识治体者。宰相得人,则一人元良,群贤汇集,民安物阜,外宁内谧,人主所以垂拱无为,而天下自治。所以古语说:“相道得而万国理。”此明主之所以重择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