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评《资治通鉴》(107)【8.1.5 汉记•武帝 9/12】

张评《资治通鉴》(107)【8.1.5 汉记•武帝 9/12】

2022-08-28    10'11''

主播: 冯河

63 3

介绍:
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107)【8.1. 汉纪】 【5. 武帝 9/12】 ◆ 卷之八 《1. 汉纪》 ▲ 【5. 武帝 9/12】 【原文】(16) 五年,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时上方兴功业,弘于是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直解】(16) 平津,是乡名。武帝元朔五年,以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丞相。汉初丞相必以列侯为之,今公孙弘起自儒臣,原无封爵,武帝乃封他为平津侯,此后遂为故事。凡拜相者,必封侯,实自弘始也。此时武帝方欲制礼作乐,开边拓境,兴起功业。公孙弘自以遭遇异常,责任隆重,恐他识见有限,不足以谋国事、称上意。于是就丞相府东边,立个客馆,另开一阁门,以延见天下之贤人,与之参决谋议。其所得俸禄,多以供给宾客焉。盖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周知,故人君以之谋于宰相,而宰相又必以之谋于士大夫。集众思以广忠益,尽群议以开聪明,这才是大臣公忠体国之道。公孙弘之开阁延贤,庶几有得于是。但史称弘意忌,有隙必报,如出董仲舒,徙汲黯。则其所延者,未必皆贤人,而其所谋者,未必皆正论矣。后之相天下者,惟法弘之延贤,而戒其报怨焉,可也。 【原文】(17) 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加增太室祠。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公孙卿见大人,迹甚大,群臣言:“见一老父牵狗,忽不见。”上以为仙人也,宿留(sù líu)海上,还封禅。其封禅祠,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天子还,群臣上寿颂功德。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复东至海上望焉。上欲自浮海求蓬莱,东方朔曰:“陛下第还宫,静处以须之,仙人将自至。”乃止。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至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至甘泉。凡周行万八千里云。 【直解】(17) 缑氏,汉县名,在今河南府。中岳,是嵩山,其东一山名太室。八神,是八方之神。宿音秀。留音溜。是等待的意思。封,是加土。禅,是筑坛。泰山,是东岳。蓬莱、碣石,都是海中山名。九原,郡名,即今河套之地。甘泉,宫名。元封元年正月,武帝信方士公孙卿之言,车驾亲到河南缑氏县地方,登中岳太室山,行祭礼。那扈从官员在山下的,都说恰才听得似有呼万岁者三声,这是各官影响附会,以希武帝之意,原非实事。武帝却便信了,就诏祠官加增太室山的祭礼给三百户,以奉祠事。遂往东去巡行海上,以礼祀八方之神。公孙卿持节候神人无验,因诳说,见神人长数丈,尚有足迹在地,甚大。群臣都附和他,也说适间见一老父牵狗,口称要见天子,忽然不见。武帝以众人的言语与公孙卿相合,就信以为诸臣所见者必仙人也,因留住海上,守候仙人来。久之竟无所见,乃回到泰山,加土于山上,筑坛于山下,祭天地诸神,行封禅礼。那封禅的去处,夜间若有光明,昼间又有白云,从所封处腾出,这也是群臣附会欺诳,以此为应验。武帝回还,群臣庆贺,奉觞上寿,都称颂天子的功德。世俗传说秦始皇封禅,沮风雨不得上。今武帝既上封泰山,无风雨,正合方士所谓有封禅则不死,可上接蓬莱神仙者。而海上方士乘机更言,蓬莱山诸神仙若就可立见一般。于是武帝愈惑,心下欣喜,觊望得遇神仙,复往海上等待候望焉。又要亲自渡海,去求蓬莱山仙人所居之处。以万乘之尊,而亲蹈风波不测之险,纵自轻,如天下何?当时侍臣有个东方朔,婉词谏说:“神仙只在人心,心静便得,躁便不得。陛下但回宫去,澄神息虑,静以待之,仙人将自至,何必远求蓬莱?”武帝才止不行,而其心犹未忘,遂去傍海而行。北至碣石,巡辽西,历北边,至九原,经过许多地方,自正月出去,到五月才回甘泉宫。凡行过一万八千里,其远如此,千乘万骑,劳费又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