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民族风情

2017-11-30    31'07''

主播: 凯院TV

9052 422

介绍:
他前半生怀才不遇,穷困僚倒,七十多岁仍一事无成;后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图,伐商灭纣,兴周八百年之基业。他追往古而知来今,他既通古今之变,知胜败之势,又能晓民众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术,皆可为文王、武王之师,救民于水火之间,为后世开创了吊民伐罪,恩及百姓的范例。百世而下,他被尊为武圣、太公兵家宗师,他就是姜子牙——当之无愧的千秋军师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确实有姜太公这个人,不过在姜子牙年轻的时候,他并不是一路仕途顺利。当时是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的时期,姜子牙曾入商朝为官,可是得不到纣王的重用,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归隐山林,每日垂钓溪边。然而姜子牙垂钓却从来不用鱼钩,据民间传说:姜太公钓鱼时,溪边的很多鱼都争相咬鱼竿,听起来特别让人不可思议。而这也就是后世所广为传颂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后来,周文王途径溪边亲眼看到了姜子牙的垂钓方式而大感惊奇,认为姜子牙一定是一位奇人,于是就有了“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的说法。 姜子牙因此被重用,担任周朝太师之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谋略才能,姜子牙首先建议周文王广招贤能、收揽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周文王的名气。其实当时周文王打算兴兵讨伐商纣王,但姜子牙劝谏说:君主要先修自身贤德,注重礼贤下士,然后施惠于百姓,才能够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拥护,而要征讨,必须要看是否天下已经民不聊生,百姓是否流离失所,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够兴兵讨伐。对于治理国家方面,姜子牙也为周文王提供了很多独特的建议,比如推行政令,顺应民心,以及以德感化民众,天下才能够长治久安等等,而这也就是后世所推崇的圣人之德政。 在伐纣过程中,姜子牙更是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刚开始在双方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就想出了逐步蚕食的方法,不断地扩大了周朝的占地面积,然后又联合其他部落,组成联军,借助其他部落的力量来与商朝展开战争。在著名的牧野之战中,姜子牙为前锋大将,他带领军队突袭商军大营,打了个他们措手不及,令商朝军队顿时大乱,而姜子牙又趁机混入商军中,从内部瓦解了商朝的军队,使商朝军队纷纷临阵倒戈。于是周朝军队一路高歌挺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朝歌,因此建立了周朝。 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将渤海和泰山周边划分为姜太公封地,也就是齐国。在封地,姜太公推行了农工商并重政策,让齐国在短短的几年就发展成为了当时的大国,并且还指定了三宝政策,为齐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战国时期,齐国依旧为七雄之一,可见姜子牙是何等厉害、功不可没。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际遇。虽然姜子牙的一生坎坷跌宕,但也足够轰轰烈烈,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一生的成就,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等各方面,都卓有建树。在治国方面,他确立“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方针,使“人民多归齐”,而后来的齐桓公之所以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就是因为累续了姜太公的治国方针打下的基础。 在用人方面,姜子牙认为惟亲的用人方式,往往会造成保守、狭隘、对立,会滋生腐败、堕落,因此他相信只有重视人品、重视能力,以人品和绩效来决定任免的用人方式,才能使国家、机构、企业焕发活力,使社会公平、和谐、奋发。而这种“尊贤而尚功”的理念至今仍为后人所向往和遵循。 另外,姜子牙志存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一个人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后熬到八十岁,还能保持着一颗高昂的雄心和不渝的理想,并付诸行动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 纵观姜子牙的一生,在每次遇到重大的决策时总能够发挥他的非凡谋略,因而被后人奉为神祗的历史巨人也是名不虚传的!他是可以绝对称之为我国最早的军事谋略家和千古军师第一人!
上一期: 文学之旅
下一期: 音乐城堡之新歌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