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复习“行调”八种格律诗的吟 诵方法
1、五言平起绝句
《曲池荷》(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2、五言仄起绝句
《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3、五言平起律诗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五言仄起律诗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七言平起绝句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6、七言仄起绝句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7、七言平起律诗
《宿府》(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8、七言仄起律诗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行(xing)调”吟诵】
王 昊
吟诵是我国古代文人读书的方法,是先人总结和细化出来的中国式的读书法。几千年来传教不衰,魅力无穷,是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及宝岛台湾,吟诵依然盛行,而中国本土却有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
“行调”是古代盛行在桓台及周边地区的一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在格律诗的读法上非常具有学院派的特点,节奏鲜明,平长仄短,声情并茂,与淄博地区(特别是桓台)的地方语言紧密结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吟诵技巧与风格,可以成为桓台吟诵,乃至淄博吟诵和山东吟诵的代表。
“行调”的来历及传承:“行调”以王佩行先生名字的最后一字而得来,起源于桓台县荆家镇姬桥村。王老先生介绍,他是随其二祖父王在堂(京城太学生)先生上私塾,在上私塾过程中学习的“行调”吟诵。(王在堂,字荩臣,一名廷柱,太学生。性静默,寡言笑,嗜读工书。奈困于场屋,屡试不售。援例入成均,以备秋闱。嗣科举停止,无意进取。设教乡里,循循善诱,一时后进多出其门。晚年家居,除课诸幼孙外,花竹悦目,诗酒陶情,居然隐士风味。)
“行调”的吟诵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及优化形成了以下几个具有优越性的特点:
1、“低诵慢吟”。
“行调”的吟诵讲究“低诵慢吟”,在“低诵慢吟”中,有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去赏诗、悟诗,去深刻的领会诗歌的美妙和神韵。
2、腔音唱法。
“行调”吟诵特别注意像京剧那样的字正腔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就是普通话吟诵中的“腔音唱法”。
3、与桓台方言紧密结合。
每种吟诵调都与地方方言紧密集合,“行调”也不例外,用桓台话怎样说,就怎样吟诵,腔调统一。
4、节奏鲜明。
“行调”,虽然没有固定的曲谱,但节奏非常鲜明,完全按照格律诗对平长仄短的要求来吟诵,非常具有学院派的特点。
5、朗朗上口,简单易学。
“行调”经过几百年的磨练已经形成了自己简单易学的风格特点,只要会说淄博地区的方言,那就能很快的学会,乃至掌握“行调”的内涵,也能很快体会“行调”吟诵古诗文的魅力。
总之,我认为“行调”是桓台县、淄博市乃至整个山东省在国学吟诵方面不可缺少的一个宝藏,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也需要人民的推广,更需要国家的保护。传承“行调”、发扬“行调”乃我辈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