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十月的秋天
作者:刘虎
主播:莹秋
十月,一场秋雨落下,淮河两岸,地里的庄稼在一夜之间变黄,皖北平原在雨里,走进了深秋。
菊花飘香的日子,渐渐地裹起了心事。风轻轻的,像个染匠师,把一树一树叶子,染成五颜六色。那美丽的色彩,就像诗,散发着酒香。于是,皖北的十月,便在这香味里静静绵延。
文字下的村庄,在十月铺开一张素纸。无论是水墨或是素描,那在纸里深藏的故事,让皖北在文字里变得厚厚实实的。
我在这十月的秋天回到村庄,在院子里浇浇小菜园里的菜,听听父亲的咳嗽声,摘一枚柿子或无花果,放在嘴边一口一口地尝着秋天的味道;走在村庄或站在庄稼地头,听一听乡亲们唱着悠扬的民歌。那浑厚的调子声里,让我找回童年的岁月,和少年时赶着羊群在黑茨河岸大坝子上上放羊的情景。乡亲一脸的黝黑,那是浸染了太阳的色彩,身上的泥土味,就像村头老戏台上流传的故事一样。在我幼小的童年里,积淀成一本书,那里面,不知道藏着多少的传奇故事。
皖北十月的阳光,总是灿烂而明媚的。
乡村一缕一缕的炊烟,从屋顶向蓝空飘去。我知道,炊烟下的村庄,总是让人牵挂和惦记着的。在这里,可以寻找到我们的根,我们童年的故事。无论走多远,父母的牵挂一直连着我们的内心,我知道,有父母在的村庄,才叫乡愁。
蓝天下,地里的庄稼正赶上收割。
涨红脸的高粱,丰满的豆子,沉甸甸的稻米、谷穗;洁白的棉花,如珍珠玛瑙似的葡萄,醉了乡村和乡亲们的目光。而甘蔗林,红薯地,花生,玉米及那些在田埂上盛开的花朵,一切让皖北的十月充满着丰收的图画。乡亲们把收割好的粮食归仓,一串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子挂在墙面上、树枝、树杈上,把白菜、红薯藏在地窖里,留着过冬吃。丰收的十月,总是让乡亲们心里踏踏实实的。那欢快的笑语,充满农家小院,爽朗朗的,流淌着慈性的光芒。
河岸处,河水变得清澈而明净。一丛一丛的芦苇,静静立在水岸,盛开着秋天的花,一叶小舟划破水的宁静,吱呀的划桨声,让十月的皖北充满着诗情画意。
皖北十月的秋天,是很少下雨的。而更多的时候,是天高云淡,晴空万里。那抹的蓝空,就像一块精美的玉,白云在下面一层一层地飘飞,形状各异,姿态万千,像山,像水,像人,如画似梦,海市蜃楼般,让人想像一个天国的神奇。大雁南飞,秋虫声声,皖北十月,又像大自然的音乐家们开一次盛大的音乐会。只有与自然界心灵相通的人,才会听懂。而有的时候,清晨薄雾笼罩,到了中午,雾慢慢散去,太阳露出温暖的笑脸,乡亲们的脸上也似开了花似的。下雨的时候,并不像春雨那样绵绵,也不像夏雨那样狂暴,而是一滴一滴地轻轻飘洒。落在身上,凉冰冰的。
在皖北的十月里行走,心被这美丽的景致吸引。坐在田埂边,品读少年时的岁月。在瞬间,感觉自己老了。记得乡亲们说,村庄和土地,是生命之本。那一地一地的庄稼,带给人温暖,让人知土地的厚重,也让人懂得感恩。我知道,那朴实的语言里,有着一种生命的责任。亲情、友情、爱情都在其中。父爱、母爱,让儿女们读懂慈爱的温暖和精神;也让儿女们感悟生活和大爱之美。
身在皖北,读着这十月的秋天,给人一种宁静的辽阔。这秋天,没有江南那样丰腴而多情,也没有塞北的风光那样空旷而广漠,却有着一种厚重的韵味。穿过唐诗宋词的飞扬,你可以在颍州古西湖赏月,可以在砀山黄河故道听风,在大运河畔听水,在资福寺听禅,还可以在乡村的小路上,看一片一片的黄叶从你的目光里飘飞,轻落;可以在田野里与一朵朵的草花们对语。也许,那在草尖上露珠里的阳光,会让你串起一串串精美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着小米饭清香与甜美。
行走在十月的秋天,我把一串串的故事写在纸上。待冬天漫天雪花飞舞之时,煮一壶青梅做的酒,小饮,在梅花盈盈暗香中,目送我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