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雨打花落谁人知

诗意人生 雨打花落谁人知

2020-03-29    08'33''

主播: 莹秋

236 2

介绍:
雨打花落谁人知 作者:诗意人生 主播:莹秋 许是下雨的缘故,脑海中,就莫名地想起了唐寅的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想那门中,一定住着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因为久违良人的消息,所以,心中便生出了怨嗔,任凭雨打梨花,自是不肯开门。 记得我们的诗仙太白也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狠谁?”自古以来,有过多少痴情女子薄情汉啊?她们年年独守空闺,日日翘盼良人归来,可是,看过了花开,又看过了花落;捡拾了一季又一季的枫红,却始终没有等来那刹那的怦然心动。 岁月无情,一点点消磨着她们的青春,镜里朱颜,日渐憔悴,像那满树绽到荼靡的梨花,当凄凉的夜雨来临时,除了含恨凋零,还有诉说不尽的无可奈何。匆匆一世,她们也曾梦想能将日子编织成诗,将流年过成童话,可奈何天若有情天亦老,断肠人怎对得一帘萧萧落花? 有人说,当命运被逼到了死角,不如干脆停止了所有的抗争,闲赏一庭风月,饮一盏自己亲手烹制的茶,暖一处同样被遗落的阳光,让灵魂在波澜不惊中渐渐平静,也许那些曾经失却的美好便会纷至沓来。 唐人刘禹锡的《春词》中有:“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那个新妆宜面的女子,脚穿绣鞋,莲步轻移,缓缓迈下朱楼,看到满庭盛开的花朵,因无人来共赏,而顿生愁绪。然千娇百媚的芳菲,到底还是让她暂时忘记了烦忧,行到百花丛中,去一朵一朵地数花,一只热爱风流的蜻蜓,轻轻落在她的玉簪上。 细细品味,好像诗人就那么漫不经心的一笔,便将那“深锁春光一院愁”的暗淡气氛瞬间燃亮,使那绵绵忧思霎时化作一缕云烟,转瞬消融。从此,也在古诗词的天空中,留下了永恒的风趣。 书中人物的命运总被掌握在撰写人之手,或花好月圆或分崩离析,仿佛全在作者的笔锋一转,而现实的炊烟,却是一场漫长的修炼。元曲中有:“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写得何等凄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听着窗外潇潇雨声,室内亦觉薄凉。披一件衣,坐于窗前,思绪悠悠,轮番想着许多凡尘琐事。 等明日再去园中,想必那枝头的梨花也已经一夜老了大半,那些坠落尘泥的瓣,不知是否还依然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荣枯有定,也许落下才是真的更护花。 而我们人世哪能做到像花木这样果断?“三思而后行”是孔老夫子的教诲,于是,那些犹豫不决的烦恼,便像绑缚蚕蛹的丝,一圈圈,一层层,直到寿终。作茧自缚,看来,还不无道理。 穿行辽阔无际的红尘阡陌,也许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跟一粒无始无终的尘埃没有什么两样,除了阳光下的刹那光华,大部分时间皆悄无声息地隐于暗处。 漠漠红尘,宛如一片汪洋大海,每个人都奋力摇着自己手中的桨,驶向生命的彼岸。许多时候,付之多情,必是因有所求,不然,这情也便生得没有缘由。 梨花带雨的景致对我来说,还只是止于想象,我终是没有勇气,披蓑戴笠,冒雨前去园中,看那些泪湿的梨瓣。 “才欢悦,又离别,痛煞煞教人舍不得。”这是元人陆挚送别歌者珠帘秀时所赋,寥寥数语,便将依依惜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可雨打梨花,谁又知道,那簌簌而落的,到底是离人泪,还是梨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