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问茶》作者:一凡;朗读:莹丽亿番洛瓦

《踏春问茶》作者:一凡;朗读:莹丽亿番洛瓦

2020-04-23    12'16''

主播: 莹丽亿番洛瓦

461 1

介绍:
几日晴好,偶得半日清闲踏青郊外。杭州西北郊低矮的丘陵地带,遍植茶树。西子湖畔风篁岭上茂林修竹中的龙井村,因龙井泉而得名,更因龙井茶而著称。 放眼茶园,一片葱绿,茶事也开始忙活起来。摊凉、筛选、炒制、包装,农家庭院内香飘四溢,粉沫飞溅,茶农的脸和头发沾满茶绒沫儿。 听茶农所言,今春天气有利茶叶生长,应是大年。 杭州世代茶农早已今非昔比,家家产茶兼经销,叫老板似乎更贴切。幽静的品茶室,每遇买主或游客,出来接待的似乎是清一色的老板娘,个个好客健谈,品茶论价,话不离茶。 说起茶与杭州的渊源,可是历史久远,杭州产茶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记载。茶吸天地之灵气,聚自然之精华,是大自然的慷慨。老天似乎独宠杭州,给了西湖还给茶,上世纪末杭州还喊出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口号。 中国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并开外贸之先;中国人爱茶善饮,尚茶成风;茶的种植、采制、销售、饮用,茶之淡然而不失高雅的品格,融入了千年文化传承和社会风貌。 初春,时晴时雨的天气,气温十余度。如茶农说,春分至清明杭州气候湿润凉爽,时有细雨和阳光,正有利于龙井茶叶蓄汁养味。明前茶所以味甘清香,是因低温慢长,叶芽生长期长,自然品优质高,量少而价贵。待气温日渐升高,叶芽生长加快,品质就相对差了。如此类推,雨前茶次之,立夏前采制的更次。 经一冬的休养生息,明前茶吃的是头口水。世间事物自然生态,物候条件决定本质基础,自然到了恰如其分的时候,才配置 滋养了最好的品质,是天造地就物华天宝。好茶叶生长之地,必是自然生态优越而无污染,顺应自然而不可妄4然人为。 茶农因此更讲究茶叶采摘的时间,如同厨师掌握火候,有经验的茶农,熟知每块茶园土质气候,萌芽生长的日期,何时采摘,精确到以天来计算,早一天不行,迟一天也不行。这对茶的品级极有影响,有皇帝御诗为证。 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到杭州龙井观茶,并作《观采茶作歌》。诗中开首云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古时“寒食节”有禁火三日只吃冷食的习俗,正好在清明节前一天。乾隆所指“火前”也即“明前”,是说龙井明前茶采制过早太嫩,过迟则太老。龙井产区开始时少量采摘,茶农说,这要看气温和茶树生长情况,视叶芽长势而定。 明前茶在春分前后萌芽,最早的清明前几日开摘,头茶采制的那把明前茶,精挑细删,形如雀舌,可谓茶中极品。而炒茶据说有十道工艺,火候、动作、力度、时间极为讲究,全凭的手上功夫。 据说西湖龙井产区明前极品每年产量只数十斤而已,经年拍卖,价格之贵令人瞠目。在本世纪初几年,500克预售卖价创下18万元新高,比黄金还贵。不知何人能有口福品尝。清时珍为贡品,只有皇帝老儿能喝。而曾记当年,恐怕买的不一定自己喝,喝的不一定是自己买。 当时的报道说,那几年各种名茶“炒”声不绝于耳,从云南普耳茶、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到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个个身价不菲。身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昂贵的天价当在情理之中了。 名茶堪比茅台酒的身价,跻身当时中国奢侈品的行列,成为礼品中的新贵。食客有口福,吃的是名气。唯其微妙之处,便是权力和地位。送礼的自己不吃,老百姓更吃不起。而一时间外地冒牌龙井也充斥市场真假难辩,个中玄机,实难尽说,要买到货真价实的西湖龙井实在也不易。 茶为中国之传统,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 “茶学” 渐成一门独立的学问。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流传千年深入人心,体现了华夏民族普遍的社会生活,展示出独特的人文思想。 茶文化与酒文化异曲同工。酒有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茶有茶圣陆羽,传世茶文章。但同为饮,茶馆酒楼各有千秋。酒在豪饮,一樽而尽,好有侠士风范;茶只浅呷,细品慢尝,更多文人气质。酒能醉人,解愁消闷;茶可宁心,闲适宜趣。 然无论茶酒,都择人而异,因地而别。达官贵人、凡夫布衣,喝茶品茗自有情致喜好。百姓喝茶,于大庭广众,天南地北,聊海谈天;雅士品茗,找三两知己,以茶会友,益具雅趣。从乡土山野到皇家贵院,从茶余饭后到小资情调,茶可谓雅俗共赏。 而各地的喝茶风俗大相径庭。乡村多小店茶馆,板凳桌椅,简易普通;城市多名牌茶楼,装饰考究,精致高档;而更多的,是遍布城乡的便当茶室,兼营自助餐饮、农家饭菜。 无论普通 高档,北方人称喝茶,南方人叫吃茶,更有各方少数民族,吃法喝法多种多样。 玩茶的、斗茶的、唱茶的、演茶的,表现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民俗风貌。而各地的茶道表演,可是茶文化皇冠上的明珠,使沏茶、饮茶成为一门美的艺术,一种风尚礼仪,达到至高的审美境界。 一杯清茶,似乎要品出世间百味,尝尽人情态势。茶中社会的风雅世俗,任人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