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梦想没那么容易实现,要不要放弃呢?
首先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梦想,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梦想,并且最后真的实现了梦想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
虽然我们从小都会不断被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但真正能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回答上来的人,少之又少。
成长伴随着发现和了解,我们一边认识着世界,也一边审视着自身。
梦想这东西,没有好坏,更没有早晚。
但找到梦想,往往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走向它的路太长太崎岖,因而很多人走了几步,甚至走了一半,还总是忍不住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坚持的这件事情,究竟还有多远,真的能做到吗?”
我,其实也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正做着不擅长的事情,却仍然不撞南墙不回头地白白浪费着勇气。
后来,我摊开一张纸,列出了自认为得心应手的事,又列出了做起来吃力的事。
很快我发现,即使没有做着最开始想从事的职业,即使没有成为一个专业的影评人或是编剧,但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都在它的边缘打转。
一路上读到的那些知识、积累的那些经验、思考问题的方法,即使不能直线到达山峰的顶点,但至少可以“曲线救国”。
如果说把实现梦想的过程,比作一场接力赛,那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都有重新调整再上路的机会。
如果知道了答案,就会更好吗?
多亏了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又多了一个阵地,可以快速地找到答案。
那些本来需要自己花时间钻研的问题,突然就变得轻巧无比。
触手可及的答案,让我想起小时候要交暑假作业的前一天晚上。
那些偷懒了一整个暑假的同学,从别的同学那里抄着答案,但对于A、B、C所代表的含义,充耳不闻。
也许那些仅仅只是分享答案的人,并没有发现自己正剥夺着别人思考的权利。
所以我想,我们所追求的,不应该是答案,而是推导出这个答案的完整过程。
一个轻巧说出口的答案,只是一个冷冰冰的词语或者数字,它并不会为你所用。
而一个费尽心力终于浮上心头的答案,才带有每个人的印记,并且真正属于你。
“人生赢家”,真的存在吗?
看到一些看起来像“人生赢家”的人,我们常常一边感叹着,一边就为他做好了假设。
- 不就是有钱吗?
- 不就是长得好看吗?
- 不就是靠关系吗?
但如果算一算,去除掉这其中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失望而编出的谎话,估计只剩下一个问号了吧。
那个问号就是——“为什么不是我呢?”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而用这杆标尺去衡量了别人,才会心安理得地成为一个好事的看客。
我想说,“人生赢家”,并不存在。
因为衡量“赢家”的这个标准,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与其花时间去围观别人的生活,为别人贴上“赢家”或是“Loser”的标签,不如多花些时间在自己身上,了解到底什么才能让自己幸福、满足,感觉到成功。
在三月过去的这半个月里,我试验了一件事情。
我把半年的目标好好地定下来,又细化到了每个月、每一天的计划表里。
一开始,我的试验进行得很好,效率提高让我感觉到满足,按部就班地走向既定的目标,也让我感到充实。但很快,最初新鲜感和回报率的高峰期过去了,我开始停滞不前,找各种理由拖延,计划书也涂了又改。
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明白,那些能做成一件事的人,是忍受了多少枯燥、战胜了多少懒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终点。
很幸运的是,这时我读到了作家安妮·迪拉德的一句话,深以为然。
她说:“我们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