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text
人人都是播客
打开APP
74分钟
EP. 83 我们时代的神经和精神疾病:“不正常”的人,究竟怎么了?
320
0
6个月前

【特别提醒】 赠书!

欢迎您在任意平台留下精彩评论,我们将在全平台精选3位幸运听友各送出纸书1本,敬请留意小助手回信哦!



「扯读」BULLSHREAD 



这是一本充满着疑惑与解惑的书。

“神经病”和“精神病”不是一种病?

左右脑功能会“此消彼长”?

孤独症的基因来自爸爸?

梵高、蒙克、拜伦、伍尔夫都有精神疾病?

……

人脑是个奇妙世界,我们太好奇。于是本期@包子、@Q和@桑夏来到了人类机体中最神秘复杂的领域之一——大脑——聊聊《我们时代的神经和精神疾病》,浅开个眼界。

书中原文粗暴概括:

* 这本书探讨了产生我们思想的大脑过程如何变得混乱,导致困扰人类的毁灭性疾病:孤独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 它解释了了解这些混乱的过程对于改善我们对大脑正常工作的理解,以及为这些疾病找到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它还表明,通过研究大脑功能的正常变化,可以丰富我们对大脑如何工作的理解。
* 最后,这本书表明,对大脑的生物方法开始揭示创造力和意识的奥秘。



你没看错,这是一本关于脑部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硬科普,与人文世界关系不大。

那为什么我们还想翻开它呢?答案是:出于人类对自身和万物本能的好奇、对周边人们精神状态的关怀、对诸多病症澄清误解的渴望,以及反求诸己的自我关照。于是,我们来到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笔下的脑内世界。

埃里克·坎德尔在业界如雷贯耳,哈佛、纽大、哥大等招牌只是他最不起眼的标签,历史与文学跨界医学也只是小意思,最为人熟知的是“诺奖得主”——因在记忆存储的神经机制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坎德尔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精神疾病患者占据全球10亿人口,他们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也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污名化和病耻感。在这里,我们跟着坎德尔探索、解惑、澄清误解、面对更多困惑。当然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状态和关于“小众群体”印象的思考——

如果你对脑神经与精神疾病也有探索求知的欲望如果你周遭有人正在经历着病理意义(而不是网梗或自嘲)的精神疾病:孤独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你对跨性别者、“瘾君子”等“非正常”人群保有同理心

——这本书值得拥有。



「扯读」BULLSHREAD 



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以下内容——

1.《我们时代的神经和精神疾病》作者及内容简介

2.为什么有人“不会说人话”?

3.看似不相干的疾病,原理竟然都是相似的

4.排除法:一种科研思维方式

5.孤独症还是自闭症?不同地区叫法背后的隐喻

6.男性“越早生娃越好”的科学依据

7.片段分享:关于大脑与艺术、关于跨性别者

8.整体评价及继续回应听友!

最后,依然有主播们倾情推荐的相关影视书籍,自取不谢:

书籍

电影

  • 《美丽心灵》
  • 《致命ID》
  • 《心灵捕手》



本期节目涉及的音乐——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 华晨宇


片头声音特出 | 小乐

录音 | 包子 Q  桑夏

后期 | 包子

上传 | 包子

图片&文案 | Q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快下载荔枝app抢沙发吧!
00:00
74:04
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