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临时麦克风录的,声音有点闷闷的。
声音不是那么清楚。做后期我的耳朵听着好不舒服。
不过实在是没有时间回家再录音了,知道你们等更新等了好久。
谢谢你等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月初的南方,我所在的城市开始下雨,天气越来越凉。秋天已经来了,2017年也过去了四分之三。
嘿,你好吗?欢迎收听荔枝FM,这里是情书电台,我是洋子。
好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更新了,准确的说,大概是有一年半没有更新了。其实九月中旬的时候就一直在找合适的文章,但都多多少少不符合心中的设想。大概是心里想说的话太多了,只有自己的文字才能完整表述吧。
想起我的2016年,大概是上大学前这几年里最有意义的一年。年初做了一个月的兼职,后面拍了一些作品,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算是初初踏上社会,了解到赚钱的不容易。六月份以后的生活,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昨天中午一个人洗碗的时候在想,人一生大概是会碰到许多的不如意,有迷茫,有挣扎。以往的日子在家里过着不做饭不做家务的生活,突如其来的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的确让人喘不过气来。
记得初中学过的一篇文章,把人比作思想的芦苇。任何时候有韧性,同时也会思考,并不麻木。
爸爸总说我们这一辈是不能吃苦的小孩,我从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今年以前,和大部分人一样,按部就班的认真学习,上大学,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有时逃课,参加社团活动。很少思考关于未来的意义。
记得和朋友谈论过这个问题,我说,最让我敬佩的不是那些上了名牌大学的人,而是那些起步很低,却在成年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专升本,考研,读博,出国留学,继而拥有更加广阔人生的人。一个人最初的优秀,可能因为习惯,因为教育,因为父母拥有好的资源,因为自身拥有某方面领域的天赋。而在成年以后,面临种种诱惑,面临世俗的,依然可以意志坚定,一步步往上,才是更加值得学习的。
之所以说人是思想的芦苇,是觉得自己也在慢慢一步步接受生活里的。明白了爱需要包含生活的琐碎,是每天回家有人等待是热气腾腾的饭菜的味道。
以前读周国平先生的《爱情的容量》,匆匆翻了几页便读不下去,觉得生涩又难懂。现在翻来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爱和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到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也许可以说,一个人对孤独的体验与他对爱的体验是成正比的,他的孤独的深度大致决定了他的爱的容量。”
你看,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在读书间隙的时刻,会在天黑下雨的时候,会在人潮拥挤中,时而想要拥有一个温暖的怀抱。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向着温暖而生。
也幸而在漫漫人海中能够与你相遇,一起体味生活百态。
我一直都把自己的电台和相片当做生活的记录。感谢听了这么多流水账一样文字的你。谢谢你等我这么久。
因为很多原因,这一年我的电台更新的很少,以后工作了可能更新频率也不高,但我会一直做下去。
那么最后的最后祝你生活顺遂,一切安好,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