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2020-05-28    09'08''

主播: 有声语言

167 2

介绍: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唱。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shi2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赏析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di2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4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shi2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po2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kui4,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