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荷花
作者:曲波
诵读:天宝宝
许是常听人\谈及荷花的缘故,虽已丧失视觉,我却总有\想去赏莲的冲动。昨夜,借着梦境,我来到了这\因荷花\而吸引了无数游客\赏花观景的天池村。
刚进村口,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面而来,那清香里\还略带着丝丝的甜味,顿时\让我心旷神怡。我沿着小径,朝着花香蛙鸣处寻去。在月光的衬托下,一幅绝美的月夜荷花图\豁然呈现在我眼前——那一张张恣意伸展的荷叶,衬托着\朵朵竞相开放的荷花,层层组合着、交织着、妩媚着、绚烂着,令人仿佛\置身仙境。
此刻,文人笔下的一切比喻\都显得那么苍白,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荷花\那独有的风姿\与素雅、美丽和轻盈。
宋代周敦颐\将荷花比喻成\孤高直傲、洁身自好的花中君子,谓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对于这种赞美,曾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若无淤泥,荷花生于何处?若荷花靠着淤泥的滋养\方有这份美丽,那又何来\染与不染?”
是啊,当人们用淤泥的污秽\来衬托荷花高洁的同时,却忽略了\若无淤泥在水下\不为人知的供养,我们又如何能看到\那接天莲叶的壮阔,别样红艳的荷花呢?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把荷花比作冰清玉洁的化身,予以各种象征\歌之\咏之,我却更希望\能从其植物本身\固有之物性、之内涵中,读出一种\有别于他人的\另类荷花!
在我眼里,荷花虽出于淤泥,在尽情绽放\而得到人们赞美之时,却仍能将根\牢牢扎于淤泥,不因生于淤泥\而自卑,更不因\成名而忘本。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而值得赞美么? 其实,在众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联对中,也早已有人道出了\个中关联——
藕入泥中 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 朱笔点天文
这副对联\道出了淤泥\与荷花的辩证关系:向天开放的花朵\正因植根脚下的淤泥\并“通地理”,才得以水面“点天文”。而赋予其可“点天文”优雅姿态的,则正是\埋于其根下的淤泥。离开了淤泥,这花便如工艺品商店的绢花、塑料花一般\失去了神韵,也就再难引来\赞美的青睐了。
想着想着,不觉醒来已是天明。回忆着梦中的情景,耳畔仿佛有人在轻声吟颂《赞莲》的诗句——“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