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农事劳作》文/朱海明 诵读:忽然

《难忘的农事劳作》文/朱海明 诵读:忽然

2024-09-29    05'34''

主播: 忽然🍹

293 4

介绍:
导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华诗园,我是主播忽然,今天为您推送的是朱海明老师的作品《难忘的农事劳作》,欢迎收听 难忘的农事劳作 文/朱海明 (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各种农事劳动十分丰富,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农事劳动有的几近失传了。现在简单记录下来,也许会引起一些人士的美好回忆吧……:    农历正月十五后,生产队把花生分到各家剥花生种,剥完按比例收上去,每家都剩余一些秕花生米。不久冰雪消融田地也开化了,人们开始捣碎冰冻的有机肥料,接着把肥料送到田里,用生产队的大车挨着地块儿送。   春回地暖后开始耕种了,最先种谷子,然后是高粱,玉米……三月末开始栽白薯,男女社员齐上阵。搂沟的抹秧子的挑水浇水的封垵子的,分工明确忙而不乱。栽完白薯后下了雨就种豆子种花生,之后就该耪(pǎng)头遍地了……   耪地也叫锄地,是生产队的主要农活,也是延续了几千年最累最苦的农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这种农活的真实写照。耪地除了能铲除杂草外,还能促使庄稼健康成长,所以最好要耪三遍,耪完还要趟(tāng),有“三耪不如一趟(tāng)”的农谚。耪完了三遍地,庄稼就开始成熟了,庄稼人开始“挂锄”干别的农活,并且等着收秋了。   谷子成熟最早,白露割谷嘛。其后玉米高粱豆子花生相继成熟并收割。每个生产队都有打谷场(cháng),用于各种庄稼的晾晒和脱粒。打谷场(cháng)要搭窝棚,晚上有人轮流看(kān )守,叫看场(kān cháng)。然后开始脱粒也叫打场(cháng),高梁穗谷穗豆荚铺在打谷场(cháng)上,毛驴拉着碌碡(liù zhou)转着圈儿地反复碾轧(yà)脱粒。脱粒后还要扬场(cháng),找到有风的天气,用木掀把毛粮高高扬上去,风吹走杂质,白花花的粮食落地了。打谷场(cháng)上,粮食打完一部分就分一部分,按人口和工分儿,当面过秤分粮,家家户户拿上口袋就行。       收花生是另一种方式,花生刨下来打成捆,堆放在花生场(cháng)上晾晒,还要搭上窝棚,派专人看守以免丢失,直到花生晾干了摔得下花生果。       最后的秋收是刨白薯,赶在上冻以前完成。刨出的白薯由生产队的大车挨家送,会(kuài )计跟着当面过秤记账。5斤白薯顶1斤主粮,合算。       除了种地,生产队还有菜园子,生产的各种蔬菜拿到集市上去卖,是集体经济的小金库,生产队资金支出的主要来源。       生产队的日子虽然清苦一些,但是在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大家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努力生产,一起致富……!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