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出土的秦阳陵虎符》文/赵振艾 播讲:忽然

《枣庄市出土的秦阳陵虎符》文/赵振艾 播讲:忽然

2024-12-07    05'20''

主播: 忽然🍹

233 5

介绍:
导语: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华诗园,我是主播忽然,今天为您推送的是赵振艾老师的作品《枣庄市薛城出土的秦阳陵虎符》,欢迎收听 北京的秋天 枣庄市薛城出土的秦阳陵虎符 文/赵振艾 (曲:古筝禅境5.38 虚空望月5.06) 民国时期,枣庄市临城(今薛城)出土了一件重要文物秦阳陵虎符。该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用青铜铸成卧虎状,昂首翘尾,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文字沿纵长轴,从虎颈至胯间,分两列排列,阅读顺序是两列自右及左,每列内自上而下,左右半符排列及读法相同。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12字错金篆书铭文是先在虎符身上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铭文字体规整挺秀,刚劲有力。   虎符因状若伏虎而得名,是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两半虎符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使用时由使臣持符验证,要两半的凹凸位相合无间才可信,称为“合符”,方可按照皇帝命令调兵遣将。秦阳陵虎符原本/可一分为二。由于年代久远,对合处已经锈死,不能分开。     该虎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调兵凭证。该虎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反映出当时军权高度集中、调兵制度严格等特点,也从侧面展现了秦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它清晰地呈现了秦国虎符的功用以及秦国的兵制状况,体现了封建社会军事制度基本成型。同时,虎符上的铭文及制作工艺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秦阳陵虎符在枣庄市临城出土后,由于时逢乱世,被多次转手倒卖。抗战时期,郭沫若在重庆地摊上偶然发现这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他当即意识到它可能是古代兵符,便将其买下。而后,经过仔细考证,该文物被认定是秦始皇统治时期铸造的秦阳陵虎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将包括秦阳陵虎符在内的许多珍贵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如今,秦阳陵虎符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民国时期王国维先生考证后认为,秦阳陵虎符是子婴降汉时将左半符收齐后一并献上的国之重器。这表明秦阳陵虎符在秦朝灭亡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权力转移的一个标志。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该虎符是怎么传到临城的,为什么会在临城出土?目前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