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有歌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今人往往惑于皮囊,把“窈窕淑女”喻为美女,是曲解了古人的良意。
诗经所言的“窈窕淑女”,是指灵魂的丰盈与美好。
窈,深邃,喻心灵之美;
窕,幽美,喻仪表之美;
淑,善良,喻情操之美。
这是2000多年前先民留给子孙的智慧:
我们追求的“美”,不在皮相,而在于融入灵魂中的一副精神长相。而精神长相,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修炼而成的。
读书
曾国藩曾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我们都知道林语堂是一个“书痴”,他非常推崇黄庭坚的一句话:“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在黄庭坚看来,读书只要一懈怠,就会在谈吐和气质上变得可恶起来。
为此,林语堂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名为《读书的艺术》的文章,在林语堂看来,一个人的美丽与否,和他天生的面貌并没有决定的关系,关键在于他知识的丰富和智慧的深邃。

就像作家三毛说的那样: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让一个人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优雅美丽的风骨。
这样人,无时无刻不散发迷人的魅力。

积善
《无常经》中有一句佛语:“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
很多人觉得以貌取人并不公平,可事实证明,那些受欢迎的人往往慈眉善目、温和友善,这样即便外在的皮囊有所欠缺,也能够凭借一副完美的精神长相光彩照人。
外在的相貌其实是人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即使再华丽,但是没有一颗善良的内心支撑,也会因为徒有其表,变得面目可憎。
健康
当下,很多年轻人对于美有种病态的追求:为了漂亮的脸蛋、苗条的身材,打针、吃药、整容……不惜一切代价,拿健康生命做赌注。
与其舍本逐末,用健康换取美丽,不如呵护好一个健康的身体,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有的人年纪轻轻,未老先衰;有的人明明年近古稀,却容颜未减。
这并非什么“生命的奇迹”,而是时光从不会辜负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柏拉图曾经说过:“第一是健康,第二是美丽。”
其实,远古的哲人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唯有健康,才是美丽牢不可破的基石。
一个人皮囊再美也砥砺不过时光,唯有精神长相,历经岁月的磨洗而越发蓬勃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