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
前言
“方圆之道”出自于我国古代被誉为“大道之源”的《易经》,是中国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古代的中国学者,把天笼罩着地的感觉概括成“天圆地方”的理念,有“天圆地方”之说。“方”象征相对静止的大地,“圆”即指运动不息的天际。古人以为世界是呈方圆之态的。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可排列成方形,也可排列成圆形。如今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相对静止的,却是绝对运动的。所以这动动静静、方方圆圆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无论下棋、交战,还是与人相处,中国人都讲究“外圆内方”的原则,强调“攻守结合,张驰有度”,这是我们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 “中和之说”与“方圆之道”。
《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这种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 涵盖着一切。
这些都与人们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们以浩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自己行为的规范。因此,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就能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知变、应变和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