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于正再陷抄袭风波”事件最后会有一个什么定论。客观分析,“二皮脸”们往往都是精明的实用主义者,他们的行为往往都是经过严密的计算,心态的计算往往都是“反正已经又一次了,第二次在名号上也损失不了多少”,利益的计算,都集中在计算法律认证“抄袭行为”的时间差、赔偿款和收益款的利益差,如果再赶上资本热衷于“捧个臭脚”,抄袭这件事情算起来还是一档很有搞头的买卖。如此这般的计算下来,文风苟同也不算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有人拿命换钱,有人拿脸换钱,可脏水全都泼在了行业的身上。试问,是谁屡屡阻止行业黑名单制度的制定呢?是资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