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络营销15个趋势-播讲:曲樑

2017网络营销15个趋势-播讲:曲樑

2017-01-01    18'15''

主播: 万音聚合

78 1

介绍:
1 我们将来会看到增强现实技术不断涌现 让我们从Pokémon Go开始。很少有人能预测到Pokémon Go能够获得如此彻底的成功,在其巅峰期曾一天收获了1000万美元的收益。尽管现在人们对这款游戏的热情逐渐消退,但是Pokémon Go给网络营销市场带来了两个重大的影响。 ① 用户们已经准备好体验增强现实这一技术; ② 这项技术使得经营者感受到了增强现实的盈利潜力。 在未来,你会通过增强现实的游戏、广告看到更多的品牌,以及现有的APP去尝试使用增强现实技术。 2 流媒体视频直播将会全面腾飞 社交媒体用户开始寻求更加即时的内容,使他们可以感同身受的经历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在之前,他们根本无法触及到这些事情。高速网络和随处可见的移动设备,让视频直播开始自成一系,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平台开放了流媒体直播的入口。 今年的美国第一场总统大选辩论也通过流媒体直播放送,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关注(包括中国各大电商的双11直播)。视频直播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持上升态势,但在2017年将为各大品牌和个体利用,成为直播全面腾飞的一年。 3 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极大发展对其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作为经营者,数据是我们的生机所在。我们需要一定量的数据来告诉我们,谁在什么时候买了什么,为什么会买,以及对于他们怎样宣传是最有效的。可是就算是数据分析师也经常会不理解数据究竟想表达什么,因为我们的大脑并不适宜处理大量未处理过的数据。 现在,科学技术终于可以对数据分析工作进行“翻译”。市场上现在已经存在一些数据可视化的工具,但是在2017年,各行各业都会开始使用这些工具,那些不使用这些工具的企业会劣势骤现。科学技术会越来越复杂,数据分析的需求也会远超以前。 4 原生广告将会占据主导 原生广告是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网站、App本身的广告,这种广告会成为网站、App内容的一部分,如Google搜索广告、Facebook的Sponsored Stories以及Twitter的tweet式广告都属于这一范畴)。 没错,原生广告是这个榜单上最为“古老”的趋势之一。很多品牌多年来一直使用这个简单的办法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很自然。 随着消费者不断地忽视甚至厌恶传统广告,原生广告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它可以更有效地吸引顾客注意力,但比以前的做法更加隐蔽。我们也可能会看到一些发行者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发布的原生广告。 5 一些品牌将会把小众市场作为目标 线上营销变得越来越“拥挤”。虽然消费者数目大致保持稳定,但是成千上万的新企业都涌入这个行业想要分一杯羹,在内容分享和社交媒体市场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将目标着眼于更明确的小众市场,用一些特定的标题来吸引一些小众用户,因此,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些公司尝试投放更加精准的乃至针对个人的内容和广告。 6 我们将会看到“身临其境”的内容营销崛起 用户们也渴望更多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感觉自己可以做的更多,而不仅仅局限于盯着手机或者电脑频幕。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是推动这个想法的动力(在上文已经谈论过增强现实了),但是不要忘记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你可以给你的用户提供360度的视频让他们感觉自己正在经历这件事,或者主持一个网络研讨会或讲习班让人们与你一同参与。关键就在于提供某种程度上的互动来让人们感觉自己是群体中的一份子。 7 密集型内容将会成为屏蔽无用信息关键 我们像金鱼一样不能持续保持注意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交媒体上无穷无尽的新闻推送和我们关注的每个品牌或个人永不停歇的内容流迫使我们筛选出大量的无用“白噪音”。 我们粗略的阅读文章和帖子,甚至我们刚刚读完标题就把文章分享出去或直接关掉。应这些要求,经营者应该明白密集型内容是使每行每字都有价值的关键所在。 8 无移动,不营销 现在,你的营销阵地不在移动端、社交端露个面,估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营销的了,因为移动端的流量早超过了pc流量,订单、交易服务等过去很重的模式都跑通了。还有一个原因,移动端跟PC比,一个最大的区别是移动距离消费场景更近,所以更受广告主们的待见。 虽然,今年被定义为O2O元年,巨头们都瞄准了这块蛋糕,巨头都在这儿了,营销人能缺席吗?当然不会,但坦白地说,移动端的营销案例很多,但能入眼的、又能给东家真金白银回报的还真不多,在朋友圈里凑个热闹,这算不算?也是有些癫狂了。虽然少,但还是有的。 以金网奖移动营销案例类——京东到家为例子,下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移动终端策略纳入到他们数字营销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的响应式网站、移动终端广告、专为移动网站用户提供的不同内容。企业也会开始意识到采取移动版社交媒体战略的必要性,思考移动终端用户的消费模式以及与社交媒体推送内容进行互动的方式。 移动营销会持续在2017年火爆,但怎么玩,估计还是一个未知数。 9 创意会越来越值钱 总有人抱怨“现在的用户口味越来越难搞了!”,难道上帝任性点有错?你不用心,你没有创新,还怪上帝难搞?还记得“冰桶挑战”吗?好创意,高逼格。再来说说金网案例——康师傅冰红茶创意类营销案例。通过有趣的互动,让用户参与其中,有了主角光环,用户还会不买单?用心创意,赢新营销。 10 营销越来越走情感路线 现在讲营销,你不打出情感牌,人家都笑你不懂营销。 小s今年代言的某广告,模仿电影《五十度灰》与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剧情,在网络疯传。她拍摄“小S的五十度灰”与“何以生熙娣”两版本,第一支演出霸道总裁与“壁咚”人妻的暧昧游戏,不料衣服弄脏,总裁上衣一脱,露出精壮的胸肌,并用黑色的领带蒙住她的眼睛,让人脸红心跳。另一支走爱情催泪戏。 小 S 问:“菜怎么煮得这么黑?” 男主回:“因为我放了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的酱油。” 对白令人莞尔一笑。虽然有人给这支广告打上了“色情广告”的标签,然而,这只广告在爱奇艺点击数高达3000多万次,超kpi 150%。不得不说视频网站媒体价值将成为中国网络营销市场下一个主力增长点。 11 内容营销的重要性将胜过以往 一个好的营销案例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越来越多的品牌热衷于“讲故事”,因为没人爱听大道理,但喜欢听小故事。没人喜欢硬生生的广告,但我们并不反感各种故事植入。故事可以分享,容易调动情感共鸣,故事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了内容营销的成败。 NewBalance讲了一个李宗盛《致匠心》的故事,使其品牌格调又陡然升了一截; 王石讲了一个登山的故事,为万科节省了三亿广告费; 海尔只讲了一个砸冰箱的故事,从而让人们认识了海尔,相信了海尔产品的品质; 可口可乐的配方故事让人永远记得它独特的味道; 如果钻石本身算作一个品牌的话,它就在20世纪讲了一个最好的故事,“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从此成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见证。 有什么比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更具吸引力、更加引人入胜呢? 12 社会化媒体营销继续忽悠吧 社会化媒体营销,那是红得发紫的角儿,数千个营销案例里,不在里面整合点社会化媒体,那根本见不得人。但也有一点变化,对比之前,热点事件迁移速度太快了,也就一天的生命,对营销来说,这难度越来越大了。2016年,继续忽悠吧,群嗨比自嗨好。 13 依靠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 《纸牌屋》追了没?你知道《纸牌屋》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都由你我他的喜好统计决定的吗?一部《纸牌屋》,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 《纸牌屋》的出品方兼播放平台Netflix在一季度新增超300万流媒体用户,第一季财报公布后股价狂飙26%,达到每股217美元。这一切,都源于《纸牌屋》的诞生是从3000万付费用户的数据中总结收视习惯,并根据对用户喜好的精准分析进行创作。《纸牌屋》的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 从受众洞察、受众定位、受众接触到受众转化,每一步都由精准细致高效经济的数据引导,从而实现大众创造的C2B,即由用户需求决定生产。简单来说,就是投其所好,用户喜欢啥,我生产啥。 14 技术驱动营销是必然趋势 推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一定是技术。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战场在小屏上,更体现了技术的重要性。 小屏怎么玩?借助H5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以金网案例——云南华侨城案例来看,通过H5老虎机游戏抽奖,引发用户兴趣,吸引大量网友参与。应用H5的营销案例数不胜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过技术,让创意更炫酷的体现出来,用户觉得好玩,就会主动参与。 营销势必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15 营销娱乐化 要说哪个字眼,最能牵动人心,最具国民级的影响力,非娱乐莫属。就连诺奖得主屠呦呦的半个客厅,都能跟娱乐扯上边,不得不叹服,这真是一个娱乐经济的时代。2017年,营销如果不跟娱乐有染,恐怕也很难吸引眼球。 说到借势营销,娱乐圈的顺风车可真是极好的,黄晓明和baby公布婚讯、吴奇隆和刘诗诗秀出结婚证时,范爷和大黑牛秀“我们”时,营销者如影相随……大多数品牌都是仿造明星所发照片而拍出“同款”买家秀,说白了都是在全民关注的新闻爆发时,希望用“大树下面好乘凉”的手法增加更多曝光度。 如今已然是全民娱乐的时代,一条“晨冰恋”可以激发无数段子,也可以带来若干营销的机会,因此,广告商蜂拥而至,电影宣传忙个不停,大家都期待着在那些“被转发”里看到自家身影,从而带来更多消费潜力。所以,借势营销在于能成功借到“势”,这就是无数营销达人们看上去很美的目标。 总结: 营销是一个优秀创业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营销是一个由提前预测变化,并在你的对手之前赶上市场潮流为主导的领域。你不需要追随每个趋势,但如果你想在你的领域保持自我的竞争力,那么你应该对这些趋势有一个清楚的认知。